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
提到黎族
就不得不提其颇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服饰源远流长
特点鲜明、样式丰富
是黎族文化里的重要符号。
在现代黎族服饰中,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短筒裙。有些则是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
黎族服饰的款式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劳动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尤其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需要。
黎族的主要聚居地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终年高温,日照时间长,雨水多,空气潮湿。因此,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当地环境的着装方式: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时期,有些地方的黎族人民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紫甘蓝(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
黎族服饰分类
海南黎族族群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居住地域、语言表达以及生活习惯,从而产生出了五大方言——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美孚方言和赛方言,说不同方言的黎族人民其服饰也各不相同。
哈方言人口最多,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乐东、三亚、陵水、东方、昌江等市县。哈方言男子服饰颜色多为素色,上衣多为窄袖无领对襟的短衫,下身为丁字裤。哈方言女子服饰可分为12类,一般上衣多为单层、无领对襟窄袖素布衣或绣花衣,颜色多为黑色或蓝色,其余各小方言区服饰基本一致,仅款式小有差别。
杞方言主要分在琼中、五指山和保亭一带。妇女头系黑色长巾,并挂以流苏的花头巾。上衣的对襟是青、蓝色无领或矮领,两侧衣兜上绣各种彩色植物和几何花纹,背部绣各种五彩的动植物花纹。下身穿绣花、紧身过膝筒裙,筒裙由筒头、筒腰和筒身三幅缝接而成。筒裙花纹有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其中主要以人纹为主,象征人丁繁衍,并以深色线“夹牵”法绣出反差较大的明暗感。男子则上装为对襟式,短袖无领无纽扣,也有的地区的上装为开胸式。下装为前后各一块布,布长及膝,俗称“吊裙”。其头饰为结一小髻于前额,并用阔大的红布结成长方形状包头。
润方言主要分布在白沙等地。男子服饰上衣为对襟,长、短袖,下穿丁字裤也称为犊鼻裤,润方言妇女服饰为早期的贯头服,即现如今的套头衫。上衣一般为蓝色和黑色的自织棉布,长袖没有衣领、没有纽扣,中间开个“V”型领口,用红布条滚边或小珠子作装饰。
美孚方言聚居于海南岛西部地区,即东方市和昌江县两地。在五大方言中,美孚方言人数最少,各地款式几乎是统一的。男子服饰由上衣、围裙、头巾组成。上衣用黑棉、麻布料制作,低领、对襟宽短袖,妇女服饰由上衣、简裙、头帕组成。
赛方言主要聚居在保亭加茂镇,陵水英州镇和三亚藤桥镇三地交界的地区。赛方言地区的妇女会系长黑巾飘于身后,穿浅蓝色右衽高领衣,大衣襟向右开,从领向左斜的一排布纽扣一直到下摆,上衣素面镶边,穿长筒裙,长达小腿部,裙尾织有花纹。男子为上装相对开胸式,无领背部无垂絮,下装为前后各一块对开的布,称“吊裙”,长不及膝,上织有黑色的花纹。
黎族服饰以古朴、大方、多彩而闻名于世。既具有地方特色,又保持着鲜明而典型的民族特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其具体表现为:
(一)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多彩。黎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一般是青、蓝、红、白四色,色彩对比强烈,花纹图案古朴典雅。
(二)喜欢佩戴银饰,尤其是银发饰、银手镯、银项圈等。其银质饰品多为银叶装饰的花银制品。
(三)黎族妇女喜用黑布或蓝布包头,戴帽时喜欢在帽子上插上竹枝或草茎,头上插羽毛。黎民认为,这些东西能挡风避邪,增添勇气。
(四)黎族妇女喜爱穿绣花鞋,她们认为这种绣花鞋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
(五)黎族妇女还喜欢穿筒裙,筒裙是用织成的麻布做成的,不用一根铁钉,且具有环保、防湿、防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