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各地的年味儿也日渐浓郁,满满的节日氛围感。
大多数北方地区都称春节为“过年”,海南人却把过年称之为“做年”,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原来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和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都会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等等。
“过年”与“做年”之间,一字之差鲜明生动地体现出了海南春节习俗的热闹隆重,喜庆多彩,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海南的“做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除夕
旧历已成昨,万千轻舟过,到了除夕这一天新春的气氛逐渐达到高潮。
除夕当天,人们会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张贴各式的年符,一派“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景象,辞旧迎新,喜气洋洋。
除夕这天,海南很多地方还保留着祭拜“公祖”的习俗,在八仙桌上放上鸡、鱼、猪肉等佳肴,以祭拜祖先。这一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喜乐,富裕顺遂,也有对先人表达怀念感恩,以及尊崇的意思,这也是中华民族素来注重孝道的体现。
祭拜“公祖”过后,就是海南“做年”的重头戏——年夜饭,与其他地方的年夜饭不同的是,海南的年夜饭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必有一道白斩鸡。
琼岛部分地区将年夜饭称为“吃围炉”,这顿饭通常要吃上好几个小时,人们会谈论过去一年难忘的事情,发生的变化,也会畅想新一年的美好,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其乐融融。
除夕夜,海南各地还有点灯驱邪的习俗,家家灯火通明,直至第二天天亮,甚至大年初五才会将灯熄灭,预示着四季安康,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在海南民间称为“迎年”,这一天人们逢人要说吉利话,忌讳骂人、争吵、扫地等行为,以求得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即使庭院里爆竹碎纸满地、屋里满地的果皮纸屑也不能扫除,因为这些都是“钱宝”,把它们扫走就相当于把“福”和“财”都扫掉。
海南正月初一还有“不杀生”、吃“斋”的习俗。正月初一吃“斋”,其实就是素食,包括腐竹、黄花菜、冬菇、茄子、芹菜等素菜烹制而成,取“清净洁白”之意。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因为要夫婿同行,所以也称为“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必须在娘家吃午饭,一般会在晚饭前返回婆家。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因为大年初一的时候大家一般都是吃“斋”菜,所以这一天的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大年初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大年初三这一天,海南各地的风俗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海南北部和东部地区的老人们将初三称为是“破口(嘴)日”,意思是这一天不宜出门,以免被人说到不好的话,不过现在此风气已渐渐被人们所忽略。
海南的一些地方将大年初三叫做“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鸡鸭鹅肉解锁美味吃法,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是年年有余的寓意。
大年初四
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回归民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
按民间习俗,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人们不再忌出门,而是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会从大年初一起关门,正月初五开门,人们认为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选在正月初五开市必会招财进宝。
正月十五,元宵节
海南有“不过元宵不算出年”的说法,元宵节当天,除拜祭祖先外,海南不少地方有花灯巡游、装军、舞狮舞龙等习俗,其中海口府城的换花节特别有地方特色。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换香”是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安全考虑民间把“换香”改为“换花”,之后“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也成为了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种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随着元宵节的代代传承延续至今,换花习俗也成为了海南元宵节特色民俗的代表,让人心向往之。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甲辰龙年至,祝您龙行龘龘,前程朤朤,新年胜旧年!
海南省史志馆春节“不打烊”,欢迎您与我们一起共度新春佳节,还可以加盖春节限定的展馆特色印章,喜庆翻倍,幸运翻倍!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南省史志馆微信公众号】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