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古港遗风

古港遗风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2-22 17:30:00 浏览次数:2114436

在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港口,它就是澄迈的东水港。

东水港位于澄迈县老城镇,它的名字来源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东水港面向琼州海峡,是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自古以来,东水港就是海南岛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门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初冬季节,细雨微微,凉风习习。一艘艘小船缓缓驶出东水港,经过数小时的近海海域作业,陆续返港,带回虾、蟹、鱼类等海鲜。

停靠码头后,渔民从船舱里捞起一筐筐渔获,早已等候在码头的商贩、群众闻“鲜”而动,讨价还价、货比三家,充满着朴实热闹的市井气息,让人不禁想要驻足感受这人间烟火的美好。


历史钩沉

鉴真、苏东坡都曾留下足迹


1703219502284427.jpg

在澄迈县东水港村,村民在织渔网。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东水港是海南古码头之一。在古代,海南交通闭塞,没有像样的专建码头,码头和渡口的叫法是通用的。老城地处琼北,距离内陆海程较短,是沟通海南岛与大陆的交通枢纽。

漫步在东水港的岸边,想象着当年那些船只扬帆起航的场景。那时,码头上人声鼎沸,货物堆积如山,船只穿梭于港口之间,繁忙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在东水港外滩,有一处10亩左右的小湖泊,水深1米—3米,四周都是海水,而小湖泊却是淡水,而且自古至今从不曾干涸过,村民传说当年高凉太守冯宝带兵来琼平乱时在此小湖饮马,后人便称之“冯公窟”。

据《老城镇志》记载,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扬州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之邀东渡。天宝七年(748年),鉴真与日本僧荣睿、普照等人第五次出航,中途迷航,后来又遇台风,漂流至延德郡(今海南三亚市)宁远河口。鉴真得到振州别驾冯崇债接待,并设斋供奉。鉴真居振州一年多,途经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市),后辗转至崖州治所(今海口市琼山区)逗留三日讲经传道。鉴真主持修缮了振州大云寺,在崖州主持重建了开元寺。鉴真一行最后从澄迈县老城澄江古渡口登船至东水港,从东水港湾起航渡过琼州海峡。

隋大业时始置澄迈县,因有澄江、迈水而得名。宋时的澄迈老城港是古代海南通往内陆的主要港口,从内地渡海而来的人也多在此登陆。为古代官员、信使而建的驿所“通潮阁”,在苏轼到来之前已经接待过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或被贬官员。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苏轼被朝廷贬为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四月,苏轼从惠州启程南下,六月到达琼州,从澄迈县老城港上岸,七月初二抵达昌化军。居儋期间,苏轼大力弘扬中原文化,姜唐佐慕名前往拜师求学。三年后,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遇赦北归,六月二十偕子苏过由澄迈县老城港登船北渡,海南当地父老数十人携酒相送。苏轼来往老城期间,结交了居住在老城的当地名士赵梦得等人。苏轼在老城游览胜景,望海听涛,留有《致梦得秘校尺牍》《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澄迈驿通潮阁二首》等著名诗文。

如今,东水港已经不再是古时繁华的港口,但它依然静静地躺在海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向海而生

传承海洋民俗文化


1703219541238366.jpg

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村的天后庙。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海南渔民中流传着老话“走水行船三分命”。面对辽阔的大海、恶劣天气,再有经验的水手也没法保证绝对安全,每位渔民的海上生活都是一部历险记。

在人的能力无法到达之处,古人将自己对于生产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朴素的民间信仰就产生了,在渔民心中,这些信仰就是“海神”。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古时候随闽粤一带渔民传播到海南岛的海口、澄迈、三亚一带,东水港广大渔民普遍信奉妈祖。

在东水港上港海边一座天后庙,坐南朝北,为一座二进庭院式建筑,由前殿,拜亭和主殿构成。附属建筑还有山门、莲花池、聚宝塔。

据《澄迈县志》《文大村志》记载,自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始,海南沿海一带时有海盗出没,后至倭寇横行,明皇朝乃设东水兵营,即东水都。因有了兵营护卫,海上及琼岛内陆便陆续有散民搬迁至此。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及至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百来年间,东水港村便逐渐形成。

有村便有庙,东水港天后庙始建于此时期。清宣统二年(1911年)重建,原为一间三格式大瓦屋,后又经多次重修、扩建而成现在规模,整个庙宇园区的占地面积约两亩。

关于东水港妈祖庙的来历,传说明末清初,东水港邻村富书村有一位罗姓渔民在海边撒网捕鱼。开始时,他的运气很不好,辛苦半天也没捕到几条鱼,却捕捞到一块木头疙瘩,拿起一看才知是一个木偶,顺手便将其扔回海里。但再次撒网时又捞上,又将它扔掉,如此反复三次,渔民觉得奇怪,就对木偶发誓:“如果你真有灵应,就保佑我能捕到一大网鱼,我便将你带回家中供奉。”

再下网时,果然捞到满满一大网鱼,渔民便守诺将木偶带回家中供奉起来。后来觉得家中供奉不便,就盖了一间茅草屋将其供奉。当地人听说了木偶的神奇故事,也来进香祭拜,于是小庙的香火渐渐旺盛起来。

如今,渔民出海之前来此拜祭,以求平安。在妈祖的诞辰日(农历三月廿三日),东水港村家家户户杀鸡宰羊,祭拜妈祖,以丰盛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一起庆贺。还在每届斋头的主持下,举行祭祀、抬神巡境、琼剧表演、歌舞表演等多种庆祝活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三天不绝。

除了弘扬妈祖文化,赛龙舟也是东水港村村民的一大民俗。龙舟竞技是一项民间运动,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团结协作等价值观,东水港村曾荣获全国龙舟比赛第四名,海南省龙舟比赛第一名。


渔港变迁

浪涌潮头情怀依旧

1703219629679349.jpg

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村的渔船。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有一些人在危难时不畏艰险、挺身而出,挽救了一群人的生命,展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39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东水港村的“公期”。上午巳时(9时至11时),尽管天空灰蒙蒙,但因为是过节,所以村子里还是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忽然,“啪!啪!啪!”几声刺耳的枪声从村子的东边传来。

当时,东水港村村民曾繁利在海边与人聊天,听到枪声,大家都劝他赶快躲起来,因为他是村里的“伯兄”,日本人进村一定会找他的麻烦。但曾繁利却劝大家不要慌,让乡亲们先躲起来,而他却挺身而出,被侵略者无情地杀害了。

曾繁利被害前一天,日本侵略者到东水港找船回老城,但这天涨潮,渔船早已全部出海捕鱼了,一时半会回不来。日本侵略者怀疑是曾繁利对他们耍诡计,决定第二天来报复屠村。曾繁利为了全村男女老少,在大难来临时不逃跑,展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解放后,东水港渔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束了“以船为家、飘摇水上”的生活方式,逐渐上岸定居。他们的生产工具——划桨船、摇橹船、风帆船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了漫长的路程,最后被机船淘汰了。

1950年以前,东水港渔民使用摇橹船、小帆船和简易网具进行浅海作业;1950年起,逐步淘汰摇橹船,购置大帆船和拖网、刺网和钓具,向中深海作业;1956年,渔村组织起初级社、高级社,渔民私有的船只、网具皆折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1966年起,以渔业队为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体制,四个渔业队通过集资、贷款融资方式,把帆船改装成机船或购买新机船,进入远海捕捞……

从窝棚户到住小洋楼、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东水港村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1993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第三批渔港,东水港成为澄迈县唯一被农业部认可的渔港。1995年,东水港村以人年均收入4358元荣居澄迈县榜首。如今,东水港村912户家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年均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今年11月,东水港村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东水港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网红”休闲平台,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擦亮“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名片。

夕阳西下,阳光把东水港海岸线照得金黄一片。游人漫步在海边公路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碧蓝的大海与天空连成一片,一条条渔船停泊在岸边。这些渔船大小不一,船身上的斑驳痕迹,是岁月和海风留下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渔民们的辛勤与付出。海边的椰树下,一些渔民正在忙碌地修补渔网,准备下一次的出海。他们的脸庞被阳光晒得黝黑,但眼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千百年来,历经时代变迁,无论是固守传统、深耕海洋,还是积极变革、谋求转型,东水港的渔民们始终坚守浪涌潮头情怀依旧。他们敬畏大海,又依赖于大海,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歌声和笑声诠释着对大海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1993年

东水港入选

国家农业部公布第三批渔港

2023年11月

东水港村成功入选

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作者:王赫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关闭本页
上一篇:赖永生:坚持民族平等 维护民族团结汇聚建设海南自贸港强大力量[2023-12-23]
下一篇:符国光:琼崖大革命的坚强斗士[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