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五指凌空撑半天

五指凌空撑半天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20 17:30:00 浏览次数:2440481

1697789971477675.jpg

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里的“冠冕南州”匾额。

1697789994735092.jpg

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

1697790016463133.jpg

何蕴跃身着官袍的画像。

1697790035609725.jpg

儋州市木棠镇东方村何氏祠堂“解元”牌匾。


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广东乡试,儋州人何蕴跃考中第一名举人,成为清代海南首位解元,后人称其“冠冕南州”。

何蕴跃重视地方教育,曾执教儋州东坡书院,他的高足陈圣与不久后也成为解元,时人称誉“文高两解播清时”“三科而两解”,传为儋州文坛佳话。何蕴跃还曾提倡在儋州松林岭上修文笔塔,以此激励当地学子,振兴儋耳文风。


清代海南第一位解元

何蕴跃不但聪颖过人,还勤奋好学,读书时课业与日俱增。二十二岁那年,他考中秀才,到琼州府城知名的琼台书院求学。1744年,二十八岁的何蕴跃前往羊城参加秋闱。当科广东乡试定额72名,何蕴跃才压群英,考中解元,名扬文坛。主考官金甡对何蕴跃十分欣赏,撰联“风流最爱东西晋,文雅都归大小山”,并书“解元”匾额相赠,以示褒奖。

何蕴跃考中解元的乾隆九年,是干支顺序为第一的甲子年,一个新的60年轮回又从这一年开始,而他的中解,也开启了儋州一个科举兴盛的时代。

清初,海南因抗节效忠之风盛行,传统的士人不肯屈节事清,纷纷放弃举业,不试不仕,造成文风不振。广东于顺治八年(1651年)开始举行乡试,六年后,海南才开始有人中举,儋州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才有原籍番禺的陈文博考中举人,后儋州人薛森秀、羊其峻分别于雍正二年(1724年)和雍正四年(1726年)也成为举人。

清代儋州科举起步虽晚于琼山、文昌、定安等地,然有后来居上之势,何蕴跃夺得解元以后,当地科名逐渐兴盛,甚至出现徐浦村黄姓家族里黄河清中进士、其胞弟黄海清、堂弟黄河照亦中举人的盛况(史称“一室三魁”)。

据道光《琼州府志·选举志》,乾隆时期,儋州有19人中举(不含武举),而琼山中举23名,文昌中举9名,定安中举6名,其他各县中举共15名。终乾隆一朝,儋州中举人数仅比长期作为海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琼山少4名,可见当时儋州科举人才之多。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中举人的儋州才子陈烺曾作《贺何蕴跃中解》诗:“甲子重开桂倍香,元灯高照海天光。琼台学子推先辈,雁塔人文启后芳。在昔珠崖称盛运,于今儋耳运隆昌。国朝奇甸方伸臂,五指相连次第张。”诗中所言,正是何蕴跃考中解元后儋州科举的实际情况。


弟子陈圣与亦中解元

何蕴跃曾掌教东坡书院,当时儋州各地及其他州县有很多学子,都慕名前来从师,成才者众。

儋州书村人陈圣与也曾拜何蕴跃为师。陈圣与字若仁,乳名芹折,他天资卓越,学会说话不久便能口出妙语。有一天,父亲随便教他写字,他面露喜色,接过毛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下“之无”二字,其父在惊讶之余,满心欢喜,随口吟出“前圣后圣知谁是,先贤后贤今见之”句,并为儿子取学名“圣与”。

陈圣与在何蕴跃执教东坡书院时,师从何蕴跃,学问又有突飞猛进。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开考前,何蕴跃鼓励陈圣与参加乡试,并在陈圣与的一篇文章里写下批语:“青出于蓝胜于蓝,吾不能为尔师矣。”陈圣与听从何蕴跃的建议,赴考乡试。举人榜出,陈圣与名列第一,不出何蕴跃的意料。

乾隆九年(1744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九年间,何蕴跃、陈圣与师徒先后中解,被传为一大美谈。举人陈烺《儋耳咏》提到“文高两解播清时”,进士王云清在《儋耳赋》里称“三科而两解”,都是指这件盛事。陈圣与考中解元后,前往崖州教书,培养了众多学子,闻名整个琼州。

何蕴跃考中解元,开启了儋州一个科举新时代,然而他自己后来的科举之路却不顺利,先后六度赴京会试,都未考中进士。

何蕴跃中举后,一边主讲东坡书院,培育人才,一边准备第二年的会试。期间,伯乐金甡对他屡次奖劝。一段时间后,何蕴跃北上参加春闱,其时金甡也在北京。何蕴跃考完,金甡问了何蕴跃的应试文章,叹赏不已,谓如此文章必被选中,可终究名落孙山。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朝廷下诏委任何蕴跃补顺天府密云知县的空缺。何蕴跃辞去书院主讲,告别慈母,兼程赴任,不料途中劳累病发,逝世于北京,后被扶柩回乡安葬。


倡议在松林岭修文笔塔

何蕴跃才华横溢,生前创作的诗文应有不少,只可惜经过岁月的冲刷,他的作品几乎都已散佚,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

何蕴跃有《征修松林文笔塔小引》一文收录于民国《儋州志·艺文志》。这篇文章正是在乾隆朝儋州文风兴盛、士子崇尚科举的时代背景下写的。何蕴跃写作此文,是为了倡议于松林岭上修建文笔塔,以承载儋州士子崇尚教育、积极进取的文化,寄托百姓对儋州科举伟业的期盼。

松林岭是儋耳名山,为 “儋州八景”之一,耸立于儋州北部,岭上原来长满藤蔓,因称藤山,后来有人种上松树,又叫松林岭。

苏东坡有《儋耳山》诗赞之:“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余。”南宋名相赵鼎在海南时,“谓抱舍为辅山,言辅此山(松林岭)也”。南宋海南著名道教人物僧和靖与白玉蟾都曾在松林岭石洞修炼。

明代海南进士许子伟也一度在松林岭读书备考。松林岭既富仙踪道迹,又曾有进士之才栖身于此,可谓文笔塔选址佳地。何蕴跃考中解元后,多次亲自去到松林岭考察,最终决定在岭顶修筑文笔塔,并写下《征修松林文笔塔小引》。

何蕴跃提出修建文笔塔后,得到儋州广大士子的响应。遗憾的是,筹备工作未完,何蕴跃病逝于北京,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民国《儋县志·艺文志》中,除了《征修松林文笔塔小引》,还有何蕴跃的一首五指山诗:“四州一岛望相连,五指凌空撑半天。盥夜抽来平碧浪,摩霄直上拨青烟。河星细算珠盘转,云雾高裁锦绣悬。宇宙风光收腕底,南阳一发揭中原。”此诗和明代海南先贤丘濬诗《五指山》,立意高远,可见作者胸怀雄心壮志。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作者:陈有济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关闭本页
上一篇:【巡展动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巡展进校园,海南中学我们来了![2023-10-17]
下一篇:【巡展动态】收官!“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巡展最后一站走进海口寰岛实验小学[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