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杨炎的一首诗:“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让“崖州”之名传遍大江南北。
今天一提到崖州,人们尤其是海南人自然会想到三亚市。三亚地处海南岛的最南端,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在宋代这里就设有崖州。从宋开宝五年(972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的940年间,尽管三亚建置沿革多次易名,但明清时期一直有崖州之名。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崖州一开始并不在今三亚。也很少人知道宰相杨炎、韦执谊、李德裕等人的贬地崖州,并不在今天的三亚,而是在海口。
重修后的三亚崖州古城墙夜景。陈耿 摄
南梁。崖州第一次出现
看似“飘忽不定”的崖州,它的今生前世是怎样的呢?这还得从西汉开始说起。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共辖16个县。珠崖郡、儋耳郡设立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的20多年间,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海南岛土著居民曾爆发过6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汉朝被迫调整海南岛上的行政机构,废除儋耳郡,将其辖区划归珠崖郡。汉元帝即位后,海南岛局势再次紧张,当地居民反抗不断。汉元帝听取贾捐之撤销珠崖的建议,于公元前46年罢弃珠崖郡,仅设朱卢县,将整个海南岛划归合浦郡(位于今广西)管辖。
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贬所在今天的海口市。图为海口五公祠内的李德裕雕像。陈耿 摄
罢弃珠崖郡以后,三国、晋、宋、齐、梁几个朝代的政权,虽然对海南岛施加政治影响,但一直处在似统非统的状态。直到南北朝冼夫人出现,对海南进行平定叛乱,安抚百姓,请命于朝设立崖州,从而结束了近580年来海南岛时立时废、时合时分的建置局面,使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直接管理,推动中国再次出现大一统。
冼夫人请求设立崖州,是崖州在海南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个崖州,位于今儋州市。雍正《广东通志》和乾隆《琼州府志》俱载:“梁大同中,就废儋耳地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冯冼氏千余洞,请命于朝,故置州。”冯冼氏,即冼夫人(其夫为高凉太守冯宝),于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请命于朝,提议在废儋耳(今儋州)地方设置崖州,梁武帝赐准置崖州以管辖整个海南,领有珠崖郡及义伦、朱卢等县。陈朝和隋朝,崖州一直存在,治所均位于今儋州市。到了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崖州为珠崖郡,仍统辖全岛之地,治所还在今儋州。珠崖郡直属朝廷,并督于扬州司隶刺史。
北宋宰相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贬所在今三亚市。图为丁谓雕像。(资料图)
隋代,崖州设立在琼北
隋大业六年(610年),全岛重新分置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口)、儋耳郡(治所在今儋州)、临振郡(治所在今三亚)三郡和十四县。三郡均直属中央政府,并督于扬州司隶刺史。
到了唐代,崖州在海南再次出现,这个崖州,治所不再在今儋州境内,而是位于今海口。唐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在本岛置崖州、儋州、振州三州。崖州,以隋珠崖郡改名,治所在舍城县(今海口市南部)。儋州,以隋儋耳郡改名,治所在义伦县(今儋州市中和镇)。振州,以隋临振郡改名,治所在宁远县(今三亚市崖州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崖州设置崖州都督府,为海南岛最高军政机构,因治所在崖州得名。
唐贞观五年(631年),以崖州管辖的琼山县置琼州,治所在琼山县。琼州开始出现,位于崖州的东南方向。唐天宝元年(742年),海南岛的行政机构改名,其中,崖州改为珠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崖州。唐贞元五年(789年)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奏请置琼州都督府,崖州都督府遂废。海南岛的政治、军事中心从崖州移到琼州。
宋代,崖州移至琼南
到了宋代,崖州的位置上又发生变化。开宝四年(971年),海南岛有琼州、崖州、儋州、万安州、振州。次年六月,废除海南岛北部的崖州,改振州为崖州,从此以后,崖州之名便从岛北移到了岛南。
海南岛南部的崖州,也曾几度改名。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崖州为珠崖军,宋政和七年(1117年)珠崖军改名吉阳军。元代沿袭宋制。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吉阳军为崖州。清代建置沿用明代,并于清末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崖州为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崖州,改名崖县,崖州之名成为历史。
崖州的名称从儋州、海口到三亚的变迁,既反映海南行政区划的变革,又彰显崖州治所在海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继承崖州“衣钵”的三亚市,曾是隋朝谯国夫人冯冼氏的“汤沐邑”所在地。崖州的设立,始于冯冼氏,兜兜转转,最后又移到冼夫人曾经的封地,历史发生了惊人的巧合。
最后的崖州——三亚,是海南岛古人类“落笔洞人”的生活之地,也是唐代鉴真和尚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所,这里沉淀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冯步卷 陈有济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