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岭门旧事如风烟

​岭门旧事如风烟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1-15 17:30:00 浏览次数:2346843

1700025480948941.jpg

20世纪初的岭门老街巷。清风 摄


岭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山岭的门户。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当地人现今仍习惯称之为“岭门老市”。走在寂静的村巷里,村道两旁的房屋布局和留存下来的铺舍,以及村民口中的“十字街”景况,还是让人感觉到它与周边的村子大不一样。

从明末到民国期间的几百年间,岭门不仅是海南黎族与汉族进行通商贸易的重要墟市,也是黎族与汉族等不同文化交融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进入五指山地区的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海南“中部要塞”。道光《琼州府志》载:“岭门汛,在岭门市南二十五里。自郡城东南九十里至山门铺,又八十里至山马市,又七十里即岭门汛,为入黎要隘。自汛南经熟黎境五六十里至生黎界,有小径可穿黎山而行。”


“岭门”之名,何时出现?

1700025522392975.jpg

岭门碑记岭古道。清风 摄


岭门之名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从史志记载来看,岭门在宋代以前是光螺峒的一个山寨,扼守进入黎区要隘。

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明军挥师南征海南岛,六月,元朝的海北海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及副帅悉归降于明。朱明王朝在本岛建立1府(琼州府)、3州(儋州、崖州、万州)、10县(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昌化、感恩、乐会、会同、陵水)的同时,也在黎族地区建立基层政权机构——“黎都”“黎图”。明代光螺都属于定安县南乡,分管光螺岭下、光螺岭上60多个村庄。这些村庄名字,如枫木、木息(木色)、禄马(罗马)、坡寨、斜寨(城寨)、今泡(金包)等,过了几百年,这些村名的海南闽语读音迄今基本不变。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琼州总兵都督吴启爵统兵进入定安,驻兵岭门新官坡,开通十字大路南通崖州,东通万州,西通儋州,于汉黎杂居处设置琼山水尾营汛、崖州乐安营汛、儋州薄沙营汛、陵水宝停营汛,重置定安太平营汛,建立岭门市。太平营汛设在岭门市南25里的猪母湾,驻兵111名,管辖塘7所,即枫木塘、南闾塘、岭寨塘、大路坡塘、木头河塘、南九塘和仙沟塘。吴启爵还在岭门碑记岭刻碑纪事。

有清一代,岭门市的地理位置及建市时间已较为明确。宣统《定安县志》载:“岭门市,一名太平市,在光螺图岭上。康熙年建。逢乙、丁、已、辛、癸日集。”

可以肯定的是,“岭门”一名,最晚在明末就出现。根据美国传教士孟言嘉在《椰岛海南》(辛世彪译注)一书中的记述,定安籍官员、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与利玛窦友善,其子王汝龙接受天主教,教名王保罗,并从澳门请来耶稣会士马多禄、丘良禀,在琼州府城建立教会,到明崇祯九年(1636年),天主教已在府城、定安、仙沟和岭门建立4个传教点。


冯子材设 “岭门抚黎分局”开“十字路”

清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定安三点会会员2000余人攻打枫木、岭门等地,反清斗争遍及全县。岭门乡绅叶文锦召集乡民协助知县章增耀带领团勇镇压。清光绪五年(1879年),儋州、临高客家人聚众闹事,被官军击败,约有2000多人撤至岭门一带,屯集于猪母湾、石鼓岭等处,岭门一带进入动荡局面。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各路山匪聚集攻打岭门市,定安绅士张钟璘(探花张岳崧第三子,字金櫵)即召集团勇“一夕疾趋岭门市”与山匪进行激战,岭门把守朱仕盛在激战中被山匪杀死。清末海南诗人冯骥声当时正在岭门,目睹岭门官匪的激烈战况,写下《岭门闻警》《合口溪行》等诗篇,发出“翘首群峰插杳冥,岭门一镇界膻腥”的感叹。冯炳藻等琼山诸生读了张钟璘的岭门纪事诗,写下《读张金櫵岭门纪事诗》,赞誉张钟璘的义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朝廷日益腐败无能,各地百姓难忍苛捐杂税,太平峒什密(今琼中和平镇长沙村一带)黎族首领陈忠明、陈忠清率众起义,攻入定安南闾、仙沟、雷鸣及澄迈新吴等地。两广总督张之洞派遣钦廉提督冯子材率兵来琼。9月初,冯子材率兵从定安县城出发,设行辕于岭门,派其儿子冯相华带领萃字中路军由岭门进驻十万峒牛栏坪(今琼中长征镇牛栏平村)。平乱后,冯子材提出“据其心腹,通其险阻,令其响化”的“治黎”方针,制定了《抚黎章程十二条》,在岭门市设置“抚黎分局”,并依照前明以来海瑞等人在黎区开通“十字路”的设想,带领官兵、民夫,开通了北起岭门,经蚺蛇峒、十万峒、牛栏坪、喃唠峒,越过五指山南,至水满峒(今五指山市水满乡)的大道。1887年夏,原规划的12条井字型大道全部开通,各州县也陆续开通22条通往黎区的小路。这些道路基本奠定了海南近代交通的基础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冯子才在黎族地区开辟多处集市,其中从岭门过猪母湾,到十万峒牛栏坪的途中,设立“荔枝塘新市”,之后,当地人习惯上把岭门市称为老市,荔枝塘称为新市。


黎境货物总汇之地

1700025574288724.jpg

1939年5月8日下午,日军占领岭门。清风 翻拍自日本《跃进画报》(1939年7月号)


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琼州总兵都督吴启爵在岭门重建太平镇,设立货物交易墟市,一直到清末,岭门逐渐成为海南中部山区黎汉贸易通商的重要墟市,是定安县四大墟市之一。民国《海南岛志》载:“岭门距县治西南180里,扼黎境交通要冲,铺户约70间。主要买卖煤油、布匹、土产等商品,而尤以黎峒山货为多。农产品则有米、槟榔、蛋、丝、山瑞、竹笋、牛、羊、猪、马、鸡、鸭、木材等类。从前黎境山货输出,多由县南船阜市转运博鳌港,今则闻车路已通,形势顿变,本市地位益见重要,不啻为黎境货物输出之总汇。”

“岭门和南丰是进入黎区的门户和黎货的集散地。南丰规模不大,只有一条街,每天的交易量装不满一辆牛车。岭门的规模则大得多,附近有驻军,集市是一条长街,两旁有一些不错的店铺,街中间是木制的遮阳篷,到了开市的日子,小商贩们就在下面支起货摊,供应各式小商品。在集市上交易的有草药、香木、藤、鹿角、鹿筋、干香菇,还有大量肥田用的骨头。”这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十一月,美国传教士香便文在丹麦传教士冶基善陪同下考察黎区,从南丰进入,红毛返回,途经岭门,在《海南纪行》一书中记录下的岭门货物贸易盛况。

然而,岭门的货物贸易,到了民国时期,货物贸易盛况已不如清末。主要原因是货物输出一路上受到各种苛捐杂税盘剥,贸易逐渐冷落。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后, 14日又占领了琼山县城和三亚。2月19日,在完成攻占海南岛的首轮作战之后,向五指山腹地进攻。5月8日早上,日军攻占南闾,于当天下午5时占领岭门,十几辆战车冒着浓烟,开到岭门墟街上,第二天撤离。据《琼中乡镇行政村志》载,194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岭门墟当天闹军坡,被12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当场炸死居民8人,伤50多人;炸毁李广安、广益新商铺和民团局等10多间楼房,焚毁房屋400多间。岭门岭(田东岭)山脚下的天主教教堂也被日机炸毁……

岭门的商铺被日军炸毁之后,民货贸易几乎停顿,墟市上的商户大都跑到别处,岭门繁华不再。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作者:陈泰伍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关闭本页
上一篇:【印章里的故事】南繁硕果|禾下追梦 未来可期[2023-11-14]
下一篇:重温革命历程 见证实践成果——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第一联系协作组在海南省史志馆开展学习参观活动[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