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孤岛上的红色传奇

孤岛上的红色传奇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1-10 18:00:00 浏览次数:2372120




1699606706752027.jpg

航拍三亚蜈支洲岛。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一带,这里沙子洁白、海水清澈、绿影婆娑,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漫步在岛上,欣赏着迷人的热带滨海风光,让人很难想象,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建立一座红色交通站。该交通站坚持斗争23年,在崖县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站选址孤岛

1699606741728138.jpg

张开泰。资料图


蜈支洲岛上很早就有人活动。清代晚期,僧人吴华存率徒上岛创建草庵堂,后扩建成古奇佛堂,供奉仓颉宗祖像、如来佛像、金身观世音菩萨像等,享有“海上涵三观”之名。清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该岛成为崖州佛教圣地之一。那么岛上的红色交通站是怎么设立的呢?此事要从革命烈士林振明说起。林振明1903年3月出生于崖县三区(今三亚市海棠区)石姆龙村,家境贫寒,仅读了3年书就辍学了。1926年,琼崖大革命高潮兴起,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林振明参加了农会。1927年6月,他在张开泰(后任中共陵崖县委负责人)的指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农民自卫军。

林振明的丈母娘李守贤,原是崖县藤桥东溪村人,丈夫去世后,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登蜈支洲岛出家当尼姑。佛堂主事吴华存病逝后,她继先师之职,当佛堂住持。1922年春,林振明在丈母娘的规劝下,同妻子梁玉泉从石姆龙村搬至岛上,垦荒造田,种植粮果蔬,自食其力,并支援佛堂。登岛居住后,林振明夫妇生了两男一女,长男林树昌,次子林树芳,女儿林树珍,一家6口人是岛上唯一的一户常住居民。林振明入党后,张开泰认为蜈支洲岛孤悬海中,人烟稀少,便于保密,船只往返也较为方便;岛上山高林密,进可攻,退可守,是建立交通站的理想之处。1927年9月,中共崖三区委决定派曹必敬、蒙传良与林振明一同前往蜈支洲岛,对后海渔村(位于蜈支洲岛对岸)村民进行宣传发动,成立渔村渔民协会,吸收思想进步的林师泽等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小组,领导渔民开展革命斗争;同时,建立蜈支洲交通站,由林师泽任站长,杨秀山为助理,林乾汉(林师泽之子)、林树芳(林振明之子)为联络员。

交通站建立后,林振明返回藤桥,成为红军补充连战士,先后参加攻占三亚、保卫藤桥的战斗。1928年3月,从保亭营事件中突围的蒙传良、麦元委、符儒铁等8人,在林振明的带领下,划着渔船潜回蜈支洲岛。在交通站的安排下,他们扮成渔民或信徒在岛上生活。国民党军多次上岛搜捕,均未找到他们。后来,在蒙传良的带领下,林振明上了仲田岭。

1936年春,林振明按照琼崖西南临委的指示,潜回崖城、保港一带开展秘密活动,四处寻找那些隐蔽起来的党员和红军战友,以尽快恢复基层党组织,发展红军队伍,但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沙滩上巧拆水雷


1699606771370670.jpg


蜈支洲佛堂遗留的石臼。资料图


林振明牺牲后,林树芳继续在交通站工作。国民党反动派怀疑他是林振明的同党,企图斩草除根,派兵上蜈支洲岛抓捕他。在亲友的保护下,梁玉泉带着孩子们躲进深山石洞,国民党士兵抓不到人,就抢夺物资,纵火烧了林家的茅屋。敌人走后,林树芳在亲友的帮助下,在岛上靠近海边的一块平地上重新盖起一间茅屋,一家人才安定下来。

当时的蜈支洲岛是渔民的歇脚点,渔船、商船混杂,是藏粮中转的好地方。党组织从新村港、亚龙湾渔村筹集的粮食等物资,一时无法运送给部队的,都运至蜈支洲岛暂存。为确保物资安全,蜈支洲交通站将物资分散储存,有些先藏在佛堂的仓库里,然后用渔船运至林旺江前港或军田村前海面,再由运输队转运至仲田岭革命根据地。

交通站还曾多次接送仲田岭党组织派来的同志或因走失一时找不到党组织的同志。1928年夏天,琼崖东路红军在过路岭阻击战中被打散,潜回后海渔村的共产党员高求被杨秀山发现。根据交通站的安排,林树芳假装去后海渔村看病,悄悄把高求送到军田交通联络站,再由该站站长王传禄将高求送至仲田岭革命根据地。

1939年初,日军铁蹄践踏后海渔村,蜈支洲岛上的佛堂被怀疑藏共,日军派兵上岛搜查。交通站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掩护抗日同志,支持李守贤出面同日军周旋,躲过了搜查,保住了部队负责运粮的同志及储存的物资。

1944年,抗日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弹药十分缺乏,陵崖保乐边区党委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筹措物资支前。林师泽通知杨秀山、林树芳、林乾汉上岛商议此事。林树芳想起前些天在沙滩上看到过一个圆圆的大铁球,像是日军的水雷,如能拆开取火药,是造手榴弹的好原料。于是,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带上锤子、铁钳等工具来到海边,小心翼翼将水雷转移至沙滩上,仔细琢磨后,拧开了一颗又一颗螺钉,打开盖子,发现里面有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昭和十四年造”。他们确定这是水雷,再往内层拧开数颗螺钉,发现一根弹簧连着一根粗针头大小的撞针,撞针埋在火药里,对着雷管,弹簧一松,撞针撞击雷管就会引爆。拆解难度很大,稍有不慎,4人就会粉身碎骨、命丧黄泉。

林师泽等人紧张得直冒汗,林树芳胆大心细,他鼓起勇气,让其他3人离开,小心翼翼地将撞针与雷管分离,取出雷管,看到里面全是炸药。林树芳用手抓了一点,跑到远处点燃,顿时青烟升腾,大家高兴得蹦跳起来。陵崖保乐边区党委获悉后,派两名技术工人前去配合,在海棠湾一带探查,发现了两个同样是从海面漂上沙滩的水雷。他们6人一起拆雷取炸药,送去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用于制造炸弹和手榴弹,支援抗日斗争。


驾渔船掩护运粮船

日军投降后,琼崖国民党反动派迫不及待地挑起内战。当时,交通站站长林师泽积劳成疾,他叮嘱儿子林乾汉大力支持杨秀山,团结林树芳,守住这个红色海上交通站。林师泽病重期间,杨秀山统筹安排交通站的各项工作。3人团结一心,交通站继续发挥着作用。

1948年5月,中共琼崖南区地委、中共榆三县委等党政机构都驻扎在仲田岭,琼崖纵队第三总队一部也在仲田岭一带机动作战。当年海棠湾一带闹旱灾,水稻歉收,筹粮困难。为保障给养,榆三县委要求六盘乡筹措粮食等物资支持。六盘乡民主政府很快就筹集了大米1000多斤、食盐300多斤、咸鱼1200多斤,以及椰子、布料等若干。为避开国民党保安团的封锁盘查,榆三县委决定从海上运送这批物资,蜈支洲交通站做好接应工作。杨秀山安排林乾汉驾驶一艘渔船在铁炉港附近假装捕鱼,关注海面上的动静。一天午后,六盘乡的运粮船抵达铁炉港外滩时,因退潮搁浅,此时又遇国民党军的海上巡逻艇,情况万分危急。杨秀山急中生智,让林乾汉驾驶渔船奔向巡逻艇,引国民党军注意,遭鸣枪警告。随后,林乾汉扬帆驾船加速驶入铁炉港,巡逻艇上的敌军不明真相,连忙追赶,到了岸边,林乾汉停下,国民党军上船搜查,没有发现可疑的东西,问林乾汉为何逃跑?林乾汉假装胆怯地说:“你们开枪,我害怕才逃进港里。”国民党军相信了,令他靠岸泊船,并将船上的一筐鱼抢走。用渔船诱敌,使运粮船顺利脱险。最终,这批物资顺利运抵仲田岭革命根据地。

蜈支洲红色海上交通联络站坚持斗争23年不倒,两对林氏父子并肩作战,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琼崖南区地委领导符哥洛、张开泰及榆三县委领导吉鲁汉,曾上岛慰问交通站成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保证海上通道畅通,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作者:陈立超 赵方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关闭本页
上一篇:【精彩回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巡展[2023-11-08]
下一篇:海南智慧史志馆平台运维项目竞标公告[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