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琼海市国营东太农场境内,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橡树林,这里就是有百年历史的琼安胶园,同时也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家橡胶园。然而在1904年前的春天,在我国疆域辽阔的沃土上,仍没有一棵叫做“橡胶”的树。
谈到海南橡胶,就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何麟书,海南琼海人。说起他和橡胶的缘分,就得追溯到1879年,何麟书为谋生计远赴南洋务工,他在英属马来亚(今属马来西亚)的橡胶园里担任割胶工,在此期间他发现了种植橡胶的经济价值,于是他积极学习关于橡胶的各种知识,很快就精通橡胶栽培、管理、割胶、制胶等技术,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把橡胶产业带回祖国。
1906年,何麟书在海南琼海创办了琼安胶园,开辟了中国首家橡胶种植园。也许是万事开头难,前期的橡胶种植在海南并不顺利。
何麟书从未放弃把橡胶产业带回家乡发展的信念,他不辞辛劳、费尽心血,在总结失败经验后,何麟书决定采用移植橡胶苗的方法来种植橡胶,替代原有的播种种植。当年,英属马来亚政府(今属马来西亚)严禁橡胶树苗出口,何麟书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辛,在其他华侨的鼎力支持下,终于从海路将5000株橡胶树苗运回海南岛。
1915年,经历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琼安胶园的橡胶树终于开割了,当乳白色的胶汁从橡胶树汩汩流出时,何麟书喜极而泣,村民们的欢呼声更是响彻山野。
1950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严厉的封锁禁运政策,橡胶被列为禁运的战略物资之一。为实现橡胶自给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南四省扩大培植橡胶树的范围,各省区相继派专员到琼安胶园里采集橡胶种子。再后来,这些橡胶种子不仅在海南生根发芽,还跨越了琼州海峡,远赴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区,到千里之外的沃土上繁衍后代、生生不息,海南也由此为成为了中国橡胶种植之乡。
琼安胶园采种立功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天然橡胶大规模引种和栽培的进程。如今,橡胶在工业、国防、交通、医药、卫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