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民俗文化】黎族织锦四大工艺——纺、染、织、绣

【民俗文化】黎族织锦四大工艺——纺、染、织、绣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19 18:20:37 浏览次数:2940685

颜色碰撞大概是这世间最极致的美。天之涯、海之角、在黎族聚居区,那种种流传千年不曾褪去的色彩,将自然万物与美好期望浓缩于方寸之间,再搭配传统织锦花纹图案,变成人见人爱的织物,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

图片1.png 

哈方言筒裙猫纹图

黎锦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结晶,其工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之一。一件黎锦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一颗颗棉花蜕变为令人一见钟情的黎锦,需要经过“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糅合。

茅屋之前,树影之下,染布摇曳缥缈,唤你走近这座海南岛内的黎族村落……

 

 图片2.png

美孚方言妇女纺纱线

纺为四大工艺流程之首,在纺纱之前,要对棉花进行脱籽、弹棉等工序。等到一团团棉絮变成变成无杂质、均匀松散的条状物时,将棉花卷在一颗捻线棍上,放在腿上一搓,将纱卷成锭,再将卷满线团的锭通过绕线架缠绕成捆,便可取下待用了。

 图片3.png

哈方言妇女纺纱线

脱籽方法从最初的“交手剖法”到“铁筋捍籽法”再改进为“轧机碾籽法”,抽纱方法从“纺缚拧纱”到“手摇纺车抽纱”,纺织技术在不断更新的同时,海南纺织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色彩与草木密切相关这件事自古就有,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慷慨的大自然从来不会令人类失望。

植物染料是黎族民间传统的染料制作方法之一。外人所见黎寨周边的一株株普通草木,在黎族同胞眼中却是色彩的代名词。

 图片5.png

草本蓝靛染料

红色花是红色,黄姜是黄色,蓼蓝叶是蓝色……黎族同胞将采集到的各种植物的叶、茎、根捣碎放进染缸内,再加上草木灰、白石灰作助剂,经过一周的发酵后取出染料滤去渣滓,即可漂染各类织物,这是用时间沉淀出质朴之美。

“ 衣染草木 身着山川 ”,每一种颜色都孕育于大地,保留着自然的诗意,透着沉着和隽永,黎族同胞将自然之色运用到极致,好像连生命的痕迹都被保留下来了。

如果说“纺”是从点到线蜕变,那么“织”就是由线到面的升级。

图片6.png 

踞织腰机

黎族织棉的历史久远,其中最为典型,使用时间最长的纺织工具,当属踞织腰机。纺织时,织者席地而坐,腰上系着腰机的带子,双脚踩住木棍,双脚和腰部同时用力,将布条扯直,而后手艺人在一丝一线间,留下纵横交错的缜密,也织就了独一无二的精致。

 图片8.png

美孚方言腰机

说它“独一无二”其实并不为过,只因织者在织造时,并没有任何图样做参考,如何织,织什么,都在织者的脑海里。

“人人会织造,处处构巧思”是对每一位黎族女性织者的真实描写,她们手捧这份取于自然的“珍贵”,在心口相传的传承中,在薪火不息的相授里,于一针一线中描摹着人类与黎锦的故事。

刺绣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通过行云流水的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的技艺。

黎族的刺绣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见的单面绣传统工艺,普遍流行于哈、杞、美孚等方言区域,另一种是双面绣传统工艺,主要流行于白沙黎族自治县润方言地区。

注: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哈”、“杞”、“润”、“赛”和“美孚”等五种方言。

单面绣流行范围广,刺绣部位主要在袖口、衣领、肩部等部位,图案有花纹、几何形纹、部落图腾纹样等,品样丰富多彩。

双面绣的图案多为大力神纹图、龙纹图、鹿纹图等,其技艺之绝,在于正反两面的花纹图案、色彩都相同,针法一致,且正反面花纹图案均可供欣赏,这就意味着织造者在“创作”时更需用心,体现了黎族女性的巧思。

从纺纱到染色,从织布到刺绣,一针一线,一色一纹,黎锦有了新的生命。方寸之间,匠心传承,非遗文化熠熠生辉,诉说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故事。

愿这美好的造物,在岁月的洗礼中生生不息。

关闭本页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南深化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08-19]
下一篇:【琼崖往事】海南党史上的“第一”[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