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琼崖往事】“革命摇篮”——母瑞山

【琼崖往事】“革命摇篮”——母瑞山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6-17 09:18:59 浏览次数:2969643

母瑞山是海南的革命之山。

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抗战历程中,母瑞山两次挽救了革命,使革命的火种得以存续。


图片8.png 

琼崖苏维埃政府在母瑞山的驻地遗址


1928年底,琼崖革命进入低潮期,为了打开我抗战新局面,王文明同志带领琼崖机关突破敌人封锁线,来到了母瑞山,开辟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国民党第十一师师长蔡延锴对琼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开展“围剿”,宣称“三个月内消灭琼崖共产党和红军”。他调集兵马,对母瑞山地区疯狂扫荡,将600多名琼崖革命志士围困在母瑞山。


图片9.png 

琼崖红军独立师部在母瑞山的驻地遗址


为了打破封锁,将抗战进行到底。革命领导人王文明组织战士、干部们嵌入周边村子开展群众工作,取得群众们的信任和支持,此外组织人手积极展开烧山开荒,播种粮食,完成自救,确保基本的生活物资得到了保障。

1929年三四月期间,蒋桂战争爆发,蔡延锴被调离海南。母瑞山的“封锁”逐渐减弱。琼崖革命迎来发展壮大的良好时机。王文明利用这一时机,带领琼崖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快了母瑞山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工作。

1930年,王文明病逝。琼崖根据地的发展依然如火如荼,1932年国民党当局派遣陈光汉率领部队3000多人,对琼崖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第二次“围剿”。


图片10.png 

母瑞山红军操场遗址


红军再次遭受了严重打击,母瑞山根据地的各种设施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琼崖革命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形势紧迫的关头,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毅然带着琼崖机关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等100多人转移到了母瑞山深处,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艰苦斗争。

这8个月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来表述。除了应对敌人的搜搏,还要面对粮食物质的匮乏和疾病的侵袭。红军队伍的伤亡情况不断增加,整个队伍最后只剩下了包括冯白驹在内的25人。

即使在如此情况下,剩下的革命战士们也没有失去对琼崖革命的的信念和信心。


图片11.png 

母瑞山红军潭


1933年4月,冯白驹等25人巧妙地绕过国民党军队设下的重重埋伏,成功突围下山,与在琼文地区坚持斗争的革命队伍成功会合。

母瑞山,见证了琼崖革命的艰苦岁月,孕育了艰苦不屈、坚定不移的琼崖革命精神。在今天,已成为人们重温艰苦岁月、纪念革命先烈的重要红色地标。

关闭本页
上一篇:海南省史志馆接待省委党校学员参观学习[2022-06-17]
下一篇:【自贸港】海南推行20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