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年春耕时,藏在土里的雷电随着挥舞的锄头破土而出,春雷阵阵,唤起了沉睡的生灵,这便是“惊蛰”。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植树造林正其当时。
今天恰逢植树节,不由得想起当年海南大规模开荒种植橡胶树的场景。那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了,今天就将这些往事打包,整个拿出来晒晒春日的暖阳吧。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粉碎西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的阴谋,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华南地区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新中国橡胶事业的战略决策。
原林一师政委、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长王昌虎(右一)和何康(中)、符汽鸿当年在垦荒工地。
1950年11月至1951年5月,广东省、国家林业部和中国国家科学院先后组织考察团、橡胶督导团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政府主席叶剑英亲自带领苏联专家组,到海南考察橡胶资源及橡胶生产情况,并制定橡胶业发展计划。
在这之前,海南早在清朝末年就有爱国华侨和仁人志士从事过橡胶树的引进、垦殖工作。到1949年,全岛的橡胶种植规模有3.63万亩、106.65万株,分布在12个县的2343个胶园中。
1950年9月,海南军政委员会号召为种植600万株橡胶苗而努力;同年10月,海南军政委员会把发展天然橡胶生产“列为海南建设事业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和海南农业的“首要任务”。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为了发展橡胶业做出的最初努力,橡胶业真正的发展,还要从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说起。
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于1952年元旦,它的出现拉起了海南大规模开荒种植橡胶树的大幕。
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后,围绕橡胶事业发展,海南垦殖分局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配备、训练干部,组织垦殖队伍;二是建立指挥管理系统,大规模组织开垦荒地种植橡胶;三是采种育苗,种植胶树。
开垦荒山种植橡胶
那年的很多大学生尚未毕业,就同工人们一起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场大战中,后来又有大批退伍军人、归国华侨、知识分子相继加入,组成了一支农垦大军。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恶劣,住的是茅草搭的屋,睡的是木棍排的床,山里还常有野猪、毒蛇出没。
尽管如此,大家伙依旧是干劲十足,天不亮就准时出工,育种育苗、开垦荒山、挖洞植胶同时进行,拖拉机“突、突、突”的响声和工友们喊号子时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整座大山里久久回荡着。
海南垦区的建设,对巩固国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给华南垦殖局首届英模大会题词;“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巩固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