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内卷”,很多人认为我是“明代内卷之王”。
而我获此殊荣的原因也非常简单。
和所有故事里的开头一样:从前有一个小孩,天赋超群。我也是如此,5岁时就能读《三字经》,7岁那年小试牛刀尝试作诗,毫不费力的一首《五指山》,直接送我上了热搜,名扬海南。
祖父虽年迈,网上冲浪的速度可不慢。热搜一个“沸”字把老人家吓了一跳,当即决定趁热打铁,趁火打劫,好好规划一下孙子们的人生。
他给我们分别制定了一个小目标,我哥负责主宗祀,承世业,隐而为良医,以济家乡,而我负责立门户,拓祖业,达而为良相,以济天下。
景泰五年(1454),背负着家族期望,我在殿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完成祖父给我定下的小目标,正式步入仕途。
丘濬塑像
京师从不缺故事,也不缺人。
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昧盲目内卷,终会随波逐流,变成偌大京师万千劳碌生命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在繁华和庸俗中耗尽一生。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其他,只聊聊“内卷”。
我个人是反对内卷的,比起内卷,我更提倡大家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不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在生活和职业中秉承初心和热爱。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反驳:你当然能轻轻松松说出这种话,因为你一生仕途顺畅,从翰林院编修到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35年间官阶就能从七品升到二品,更何况史书上的关于你的记载都比别人多两页!
这话听得我直叹气。
年轻人,人生除了变胖容易,没有哪件事是容易的。
外人只知我进京当官,殊不知我曾两度落榜,第三次才成功上岸。
有人说我的一路锦绣、春风得意,事实并非如此,当年我也曾受到同僚排挤,但我“自觉胸襟大,汪汪无乃同。”
后人称我“诗文满天下”,却不知我年少时家境贫寒,日日借书苦读,在京任职时“至老手不释卷”。
我不算聪明,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儿,你们说“一生只爱一个人”,我是“一生只爱一件事”,并把它做到了极致。
《大学衍义补》
有多极致?这么说吧。我写的书《大学衍义补》中提到“劳动决定价值”的论点,跟西方经济学家论述的基本吻合。要知道,这中间可是隔了200多年啊。
我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其中《五伦全备记》被认为“启导了明代文人创作传奇的风气”,甚至在17世纪时流传至韩国,被译成韩文,作为学习中文的教本。
至于我的诗,那就更不用说了,当年也是备受众人争相索求。
总之,与其陷入内卷怪圈,不断消耗自己,陷入迷茫和纠结,还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好把握当下,毕竟读书破万“卷”嘛。
对了,最后还是想跟大家强调一下我的名字,实在是被太多人叫错了,怪尴尬的,我叫丘濬(jùn),记住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