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从古到今,妇女绝不是羸弱的代名词,也有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谱写出英雄的篇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
“红色娘子军”作为海南岛上的革命传奇,她们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与轻视,在岁月长河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留下了属于女性的光辉传奇。
琼崖纵队女战士合照
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一支革命队伍的称号,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她带给后世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提起这个称号,人们就会想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20世纪20年代,海南农村的妇女深受封建社会思想毒害,加上政权、夫权的影响,使得她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残酷的迫害下是被压抑的反抗的火种。
五四运动后,新思想荡涤着黑沉沉的旧琼崖。犹如黑夜里最亮的那颗星,高举女性自由旗帜的琼崖妇女们怀揣着对光明的向往,走上了这条危机四伏却又透着希望的道路。
一时间,琼崖各地开始成立各种妇女组织,各中小学也相继开设女子学校。同时,妇女们争得和男子一样平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
为“唤醒妇女觉醒,增加革命的力量”,冯白驹决定吸收更多普通妇女加入队伍,于是红色娘子军应运而生。1931年5月,在万泉河畔乐会县第四区赤赤乡(今琼海阳江镇),100位来自琼崖各地的优秀女子,身穿蓝色上衣和短裤,脚打绑带,佩戴“女子军”字样的红袖章,在鲜红的党旗下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正式成立。
沙帽岭伏击战遗址
原先女子军特务连的任务是站岗、放哨保卫红军师部。然而随着战争形势愈加严峻,女子军们也很快投入到了战斗中。
首次亮相的“沙帽岭伏击战”胜利告捷,女子军威名响彻琼崖;“火烧文市炮楼”战争中的机智果敢,让敌军如同丧家犬一般狼狈不堪。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女子军,在500多天里,参与战斗多达50余次。
部分被捕的红色娘子军战士
作为红色娘子军的第二任连长,冯增敏参与并见证了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和谢幕。她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大哥冯增兴曾任共青团乐会县委书记。在大哥的影响下,她16岁时也加入了共青团,在团县委担任妇女干事。后来在革命宣传活动中,结识了王时香、庞有香、王运梅等人。
然而,她的大哥冯增兴不久被国民党杀害,冯增敏含泪立誓:“为了这自由,我甘愿把青春献给革命。”
无独有偶,时任红色娘子军排长的王运梅也是受兄长的影响而加入了儿童团,后来又和丈夫一起参加了革命。2000年,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对外开放,当她得知园区需要时,二话不说就搬进去当一名义务红色教员。王运梅走了一辈子的革命路,为争取妇女自由和琼崖解放呕心沥血奋斗一生。
封建压迫没有把她们打倒,亲人的牺牲没有令她们退缩,这些琼崖女子扛枪上阵,浴血沙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一样,用智慧、用汗水乃至用鲜血,书写开天辟地的壮丽篇章,塑造了琼崖女子的伟大形象。在那个旧时代,她们用自己破釜沉舟的勇气,连根拔起安在自己身上的“锚”,凭借着坚定的信念,脚踩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鼓桨不息,最终迎来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