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非遗过大年丨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非遗过大年丨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发布时间:2025-02-12 12:04:56 浏览次数:542815

2025年春节,是我国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走向世界,也在中华大地激起时代回响。

海南,祖国的南海明珠,不仅有迷人的海岛风光、卓越的生态环境,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新春伊始,琼崖史志推出《非遗过大年》系列专栏,弘扬传统非遗之美,守护海南文化瑰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

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1739332313556815.jpg

▲海南省非遗美术作品展中,画家郭欣创作的油画《八音·合奏》,

用美术展示了非遗魅力。苏弼坤 摄


海南八音器乐是海南器乐的主要品种,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铙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海南当地俗称所谓八音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

海南八音唐宋时期即出现了雏形,至明代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明代海南琼山县音乐家王浩然因熟操八音而闻名京城,成化年间与儿子同被选为宫廷乐师,他为后世留下了《琶瑟谱》三卷和《八音摘要》二卷。从清代到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这一器乐形式在海南长期盛行不衰。它流布于整个海南岛,并随着琼侨的足迹走向东南亚各国。

1739332350876361.jpg

▲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八音乐器吸引游客观赏、拍照。李文韬 摄


海南八音的乐曲异常丰富,其演奏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大吹打以双唢呐吹奏,配合大件打击乐器演奏《大开门》《小开门》之类气势磅礴的乐曲;锣鼓清音分为两种,一是以小唢呐为主奏乐器演奏《庆丰收》等乐曲,二是以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演奏《闹军坡》等乐曲。

清音采用“文排”的弦、琴、笛、管演奏曲调轻巧跳跃、流畅明快的《弄手花》《送姑》等乐曲;戏鼓以用唢呐代替演员的演唱,吹奏海南地方戏曲唱腔联缀而成的《琼花怒放》《普天同庆》等“联套曲”,而以其余乐器伴奏。

从音乐史角度来看,海南八音器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根植民间,乡土气息浓郁,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共收录到海南八音器乐的传统乐曲五百多首,征集到民国十三年(1924)左右遗存下来的手抄工字谱三部。

海南八音器乐

八音齐奏 琼韵悠长

海南八音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萌芽于汉魏,始兴于唐宋,至明代已发展得十分成熟,其曲调浑然一体,是海南省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音乐,也是主要的本土器乐。

海南八音涵盖了乐器、乐曲及乐队三大要素,尤其在海南海口地区流传甚广。2008年,海南八音器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海南八音的乐器多源自民间的传统乐器,这些乐器是由民间艺人亲手制作,凝聚着浓厚的海南特色。比如用花梨木制作的唢呐,椰子壳制作的椰胡,以及竹子制作的箫、喉管,还有木制的子鼓、梆板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音律与演奏方式。


微信图片_20250211142035.png

在海南的漫长的历史中,八音乐器一直伴随着这片热土的发展。无论是农忙、丰收、祭祀,还是婚庆、社交,都能听到那悠扬的旋律。不仅仅是娱乐,海南的八音乐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从《闹军坡》《庆丰年》等曲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而《万花灯》《比目鱼》则描绘了民间生活的多彩多姿;《新拜堂》《酬宴会》等曲目则展现了海南农村的庆典和社交习俗。

海南八音乐器融合了海南多种音乐文化的要素,其演奏内容多取材于农耕生活,深深扎根于乡村生活之中,虽然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些乐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海南人民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重与传承从未减弱。街头路演不仅展现了海南八音的独特魅力,也使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本土原创电影《穿过雨林》在音乐方面也巧妙地融入了海南八音的元素,使得整部电影更具海南地方特色,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听享受。

1739333089594355.png

每一把古老的弦琴、每一缕激越的箫声,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性。八音乐器的传承,不仅是音乐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乡土人情的传递。

如今,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节庆等形式,八音乐器焕发着新的生机,融入到当代生活之中,让传统在现代绽放出新的魅力。


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子铃

一审:佘海燕 陈晖

二审:蔡文欣 王晶晶

终审:陈文萍



关闭本页
上一篇: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人月团圆[2025-02-12]
下一篇:曲青山:《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上册的意义、特点和作用[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