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具,作为古代文人书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文人雅趣。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共同构成了文房用品的丰富家族。其中,水丞便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水丞,又称水盂,主要用于储存清水,以供研磨墨汁之用,被视作文房“第五宝”。
▲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物华天宝 黎海琼珍——故宫博物院藏海南文物特展”上,有一件独特的文房用具——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这件文物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书房中的必备之物,更是海南历史文化与清代工艺的完美融合。
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仿天然海螺造型,以银蓝色为主色调,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其口径9厘米,底径7厘米,高11.5厘米,配有铜座,稳固美观。水丞内部也按螺旋纹路精心制作,细节之处尽显匠心独运,器物采用了清代著名的银烧蓝技艺,这种工艺先在银器上用银花丝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到600℃左右的高温多次烧制而成。银烧蓝制品色彩清丽明快,如水彩一般清新透亮,一抹纯净的蓝色总能让人心动不已。
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文房用具,更承载着海南历史文化的独特印记。虽然其具体产地无从考证,但海南作为清代重要的文化遗存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清代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海南的海洋文化、自然生态等元素,也深深影响了清代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使得这些工艺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都充满了浓郁的海南特色。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推崇书法艺术,对文房四宝尤为讲究。这件水丞,正是当时银器工艺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佳作,它见证了乾隆皇帝对艺术的热爱,展示了中国古代银器工艺的高超与精美。
这件器物的造型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它象征着佛门中的法器——海螺,也被称为“金刚螺”。唐代《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中记载:“若加持螺,诸高处望,大声吹之,四生之众生,闻螺声灭诸重罪,能受身舍己,等生天上。”在藏传佛教中,海螺被视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具有降魔、消除恐惧的法力,象征了佛祖在讲经说法时的威力。在清代,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制作了大量的藏传佛教相关器物,包括法螺,这些法螺工艺品不仅工艺精美,还是早期宣讲佛教教义的一种象征物,也赋予了使用者一种清净心境、研习佛法的精神寄托。
此件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反映了清代宫廷对于海南地方文化的接纳与认同,同时也体现了汉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其制作过程所体现出的严谨工艺,彰显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技艺,成为研究清代手工业发展、文化艺术审美以及跨地域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
该件文物是一件融合了实用功能、艺术审美和深厚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文房用具,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书房中的必备之物,更是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生动展现了海南历史文化在清代宫廷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作者:方波
编辑:林子铃
一审:佘海燕 陈晖
二审:蔡文欣 王晶晶
终审:陈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