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古镇八所 因港而兴

古镇八所 因港而兴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9-18 17:51:46 浏览次数:7457

八所镇依海而建,今为东方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它是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滨海小镇。说它年轻,是因为建设时间比较短。说它古老,是因为“八所”这个地名年代久远。

当下的八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与现代曲目的交替上演,勾勒出这个滨海小镇的古韵新风。



“八所”之名

源于明代“卫所制”

1726653036884911.jpg

海南铁路博物馆一台车号为6499的建设型蒸汽机车。

一缕晨光掠过东侧的楼房抛洒而下,位于东方市八所镇的海南铁路博物馆二号展馆前,一台车号为6499的建设型蒸汽机车格外醒目。该车1986年由山西大同机车厂制造,1996年配属原海南铁路总公司,担负石碌至三亚客货车的牵引任务。由于长期受风吹日晒雨淋,车上的油漆已经斑驳褪色。不远处,八所港内,大型龙门吊正在挥舞长臂装卸货物,偶尔还传来万吨巨轮的汽笛声。驻足其间,古镇八所的点点滴滴渐渐在脑海中浮现。

《东方县志》记载:“1958年12月,东方(小)县、昌感县、白沙县三县合并为东方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叉河。1959年9月,东方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八所。1961年5月,东方县分置东方、昌江、白沙三县,东方县人民政府驻地仍在八所。”从此,八所镇城区才开始规划建设。

“八所”这个地名年代久远。历史上是先有八所村,然后才有八所镇的。海南的史学界普遍认为,海南的“所”诞生于明代,是当时“卫所制”的产物。2020年出版的《东方市志》也有相关的记载:“八所村,原名石栏村。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海南卫昌化守御千户所设立后,在感恩县(今东方市)设置三百户所、八百户所、十百户所。八百户所与石栏村相邻,后统称八所。”由此可以看出,“八所”这一地名,与明代军事的卫所制度有直接关系。

八所镇虽然年轻,但却流淌着悠悠古韵。起源于古代戍边将士的军话民歌,至今仍在讲军话族群中传唱不衰,并保留了其原有的古朴之风。自古以来,许多操军话的人群正是听着它悠扬的曲调长大的。

在八所镇十所村,马伏波古井历经岁月的洗礼仍保存完好。1962年2月8日,郭沫若和田汉慕名来此考古。郭沫若还题诗《十所村马伏波井》。1984年4月,考古人员在该村挖掘出土了国家级文物——唐代的青釉褐彩双联罐。所有这些,都折射出八所历史的厚重。


市井街巷

留存儿时记忆


在八所镇城区,有一条主干道叫解放路,它向海边延伸,是八所城区最早的市政道路,于1960年代初规划建设,长约2公里,红线宽度为50米,规划初期建设的是一条砂土路。那时候,八所滩一片荒凉,道路两边几乎都是茅草房。

直到1970年代初,解放路才开始进行水泥道硬化,从两车道到四车道,再到现在的六车道,几经扩建和改造,道路越修越宽,路旁的楼房也逐渐多了起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八所人,都对解放路有着很深的情结。每每说起这条路,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

解放路是八所最热闹的街道,从街头到街尾,百货商场、农贸市场、邮电局、新华书店、电影院、图书馆、饭店、旅馆、学校、汽车站等应有尽有,当时生活在八所的人们购物娱乐等都与解放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孩童时代,好玩的天性让我的足迹遍布整个镇墟。白天,一有机会,我就会缠着父亲带我到街上买吃的。从第一农贸市场到八所电影院的街边有许多小吃摊,那里的虾饼、白粿、椰子粿、煎堆(麻团)等特色小吃很受欢迎。

夜晚,凭栏远眺,总会着迷于鱼鳞洲山顶上的航标灯,沉醉于舟楫往来、海鸥翔空的滨海风光。

1726653061392701.jpg

海南岛西至——东方鱼鳞洲海岸的落日景观。

周末,经常邀约同学,一起骑上自行车,沿着坑坑洼洼的砂土路,穿过一片仙人掌,来到鱼鳞洲海岸玩耍。我们登山看海,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任凭浪花飞溅到身上,享受刺激与清凉;在洁白的沙滩上追逐嬉戏,捡拾贝壳。累了,就到沙滩边摘成熟的仙人掌果实享用。鱼鳞洲海湾,留下了不少八所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八所人尤其爱吃腌制的海鱼。每年渔季,在八所渔港周边,随处可见晾晒在房顶上、院子里或道路边的鱼干。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把刚捕捞上岸的鱼腌制成一种俗称“鱼粽”的酶香鱼。每到饭点,没有鱼干或“鱼粽”下饭,他们总觉得胃口不开,食欲大打折扣。早年在八所渔港一家鱼干店采访时,祖籍江西的店主曹女士说,从老家嫁过来后,她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鱼干,自己平时遇到好的鱼货都舍不得销售,总要留下来和家人慢慢享用。

八所人热情大方、开放包容的性格与生俱来。从古代的驻军,到现当代的产业工人,以及如今的“候鸟”人群,他们一直敞开怀抱,接纳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和睦相处。


港通四海 

流淌古韵新风


1998年的某一天早上,海南一位资深媒体人站在一家酒店阳台上,面朝大海感慨道,昨天下午从宽阔的九龙大道(今东方大道)经过时,就觉得八所不像是一个小城镇。晚上听了火车的轰鸣声和轮船的汽笛声后,他更感觉到,八所具有大城市的特质,发展前景一定很好。

正如他所说,港口和铁路是八所乃至东方市发展的优势所在。

1726653086670247.jpg

今日八所港。

八所港和石碌至八所铁路均建于1940年代,是日军侵占海南岛后,为了掠夺石碌铁矿和海南优质的木材资源而强征大量劳工所建。1942年3月,约52公里长的石八线完成铺轨,成为海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3月23日,由石碌开出的第一列运矿车抵达八所港。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所港和石八铁路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南铁路逐步发展。1957年4月,停滞多年的石八线修复通车。1986年,岭头至八所铁道线建成通车。自此,从石碌至三亚,途经东方、乐东,营运干线长达214公里的海南西环铁路全线贯通。

与此同时,八所港也得到了升级改造,重新投入使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1950年代初期,八所港因货物吞吐量较大而成为全国八大深水港口之一。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八所港目前已与全国沿海各港、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贸易往来,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的贸易港口。

得益于港口和铁路的交通运输优势,东方八所这片热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多个大项目先后落户八所。最具标志性的是1994年12月28日,年产52万吨大颗粒尿素的富岛化工天然气化肥项目,在八所海滨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0月28日,经过22个月的日夜奋战,这座我国第一套天然气大颗粒尿素装置建成投产,成为了海南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海南现代化大工业建设正式起步。

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八所人,做梦都想不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昔日荒凉的沙滩会变成塔罐林立、管道纵横的大型化工厂。

2003年,三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伴着浪涛声从八所海滨飞出:11月18日,东方1-1气田投产;我国单套最大尿素生产装置富岛二期工程投产;年产60万吨、当时全国最大的甲醇项目同时开工,一座规模空前的化工城逐步崛起……

如今,东方化工城已更名为东方临港产业园。经过30年的发展,已有30多家企业进驻,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5.1%,撑起了东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在大工业项目的带动下,八所港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2023年货物吞吐量1691.64万吨,排名全省第三;东方机场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已完成机场选址等工作。

当下的八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道路纵横交错、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一座现代化海南岛西南部中心城市雏形初现。万达广场、东方大剧院等商业综合体和文化设施已成为八所的新地标。东方大剧院经常有文艺节目演出,古老与现代曲目的交替上演,勾勒出这个滨海小镇的古韵新风。




来源:海南日报文化周刊

作者:卞王玉珏

图源:本文图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关闭本页
上一篇:93年前的这一天,我们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