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应当更加自觉地继承中华文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弘道”传统,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光辉指引下,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就是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这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超越。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然而对于广大非西方国家而言,实现现代化曾经面临着普遍的困境,那就是西方化被等同于现代化的处境,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如果想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舍弃自身传统与特色。在西方现代化与自身历史传统之间做出唯一选择的两难困境,在文化上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着的历史与现代的断裂,导致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人们把历史传统视作现代化的障碍与负担,否定历史的价值,从而破坏了历史的连续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突出特色就是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不仅破解了非西方国家进行现代化面临的两难困境,同时为在思想上取消传统与现代对立、贯通历史与现代、构建历史延续性、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最坚实的实践保障。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在自身历史与传统之内进行现代化,创造历史的连续性,正是党在现代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文明连续发展、革故鼎新、旧邦新命的鲜明写照。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根本超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知识系统、文化积淀、生活方式,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命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我们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文明传统。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就是守正,就是守住了文化的主体性。这在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交锋的世界文化背景中具有现实针对性。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全球化不是选择,是现实更是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并存、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大势所在。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今世界上个别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思想,将西方文化视作文化的唯一标准和最高代表,非西方文化则被视作低级的文明形态。西方国家以此为基础打压否定非西方文化,取消其文化的主体性,使其沦落为西方文化的附庸。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就是要在与这种文化霸权的斗争中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文化霸权形态的、人类共存共享的文明新形态。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就是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创造新的历史实现对历史的继承,这是对文化复古主义的根本超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复古倒退,更不是要照搬照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要重新“在场”,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将自身发展与当代中国实践紧密结合,以时代与实践的问题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生命,其关键就在于进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使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只有在“第二个结合”的引领下,中华文化才能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6月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