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陵水的建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陵水的建立

第一节学习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陵水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艰苦努力,胜利地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也让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形势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1953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我国当时社会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客观需求,及时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被称作“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向全国人民明确地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伟大任务,代表和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在历史关键时期行进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集中全力准确全面地贯彻和执行这条总路线就是全党当时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要的前提是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总路线、拥护总路线,因此各级党组织都必须重视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总路线的贯彻执行提供思想基础。为此,中共陵水县委认真按照省、区委的要求,以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核心材料,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总路线活动的高潮。陵水县的总路线学习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狠抓县区乡各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11月19日到12月1日,县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集中学习总路线,参加学习的干部共443人,其中县机关干部239人,区级机关干部128人,乡级机关干部76人。会前,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带头为全县干部进行学习辅导。会上,大家紧密联系当时正在开展的粮食和棉花、纱布、食油等物资统购统销,巩固发展农业合作社这两项中心工作,针对人们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对总路线的某些疑虑,着重开展了以学习文件、弄清问题、打通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正面教育、算账教育、历史对比和典型对比教育。动员会后,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县三级干部进行总路线教育。通过这些具体生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大提高了对总路线的认识”,“消除了党员干部对粮食统购政策存在的疑虑”淤。其次,加大了对农村干部的宣传力度。县三级扩干会议结束后,县委考虑到参加的乡级干部数量太少,而广大农村才是学习贯彻总路线的重点所在,决定召开会议集训乡级干部。12月26日到29日,县委召集全县各乡干部282人召开总路线学习集训会。学员会后深入到乡村,采取大会报告、小组讨论、回忆对比、算细帐、算大帐等方法,启发广大农民群众对总路线的认识曰运用标语、黑板报、喇叭筒、故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造声势,使总路线做到家喻户晓,加深农民群众对总路线的理解,提高贯彻执行总路线的自觉性。最后,在工矿企业、私营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中,县委也都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这场大规模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厘清了两条道路的区别和界限,懂得了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资本主

淤中共陵水县委宣传部院《陵水县总路线宣传工作总结》,1954年1月21日义道路的原因,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许多人在接受教育后感动“眼睛亮了,方向明了,信心足了,劲头大了”,不少农民群众纷纷表示院“工业和农业谁也离不开谁,建设工业我们才有机器耕田,才能增加生产,改善生活,农民的责任就是供给粮食,不然工业不能发展,对农民也是不利的。淤”全县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增强,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空前高涨。这对于社会主义观念在广大群众中深入人心,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陵水的确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随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如何把农村更快的引上集体化的道路,变农民的个体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要任务,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事情。在此形势下,党不失时机地全面启动并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1953年2月、12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两个决议指出,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成长为半社会主义的初级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农业合作化的必由之路。决议要求各地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生产合作化。自此,全国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开始由巩固发展互助组转变为全面发展初级社。

1953年秋,陵水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相合作的决定》,开展生产合作化运动。县委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宣传中央《关于农业互相合作的决定》,同时在桃源乡开展农业生产互助组试点工作。此外,各乡成立了筹委会,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在“自愿互利、民主管

淤中共陵水县委宣传部院《陵水县总路线宣传工作总结》,1954年1月21日理、等价变换”的原则下参加互助组。陵水县土改委员会以桃万乡为试点,引导10户农民以换工形式组成临时互助组。经过秋收和冬种等实践,参与临时互助组的农民群众尝到了互助合作互利互补的甜头,于同年底确定将临时互助组改为常年互助组。桃万乡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出现,为陵水县农民走互助合作化道路树立了榜样。1954年1月至2月,全县以换工形式组成的临时互助组达到783个,常年互助组179个。9月29日至10月4日,县委召开了历时6天的扩大会议,50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内容为院贯彻海南区党委《关于农村阶级路线问题》,落实全县互助合作社的扩建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至1954年底,全县互助组发展到1458个,参加农户11638户,占农户总数的52.4%。其中常年互助组202个,参加农户1889户,占农户总数的8.5%曰临时互助组1250个,参加农户9749户,占农户总数的43.1%。

在全面建立互助组的基础上,县委开始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经历临时和常年互助组两个阶段试点实践的桃万乡再次成为这项工作的先行者。1954年2月15日,桃万乡第一个常年互助组和另一个常年互相组,共21户农民,按办社章程和自愿的原则,经过充分酝酿,率先宣布成立陵水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经过一年的实践,这一初级农业合作社比互助组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院当年农业合作社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全社年收稻谷42369斤,薯干3510斤,副业收入(折谷)6485斤曰户均分得谷1236斤,薯干252斤,副业收入(折谷)309斤,普遍比上年增收15%到20%。桃万乡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之后的5个月,陵水县先后又成立了初级文官农业社、城坡初级农业社、万岭初级农业社,参加农户分别有14户、15户和34户。到1955年5月,全县已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46个,覆盖农户达1629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3%曰互助组1548个,覆盖农户达13493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0.3%。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的报告》,批评了所谓的右倾保守思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精神,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的决议》。由此,陵水县再次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1955年,全县共建立初级社540个,参加农户16793户,占农户总数的81.45%,实现了乡乡有社。这次建社高潮前后,陵水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各项工作大都准备比较充分,措施比较得力。县委采取组织参观、访问等形式,将普遍动员号召与个别说服教育结合起来,对农民群众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的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此外,县委还结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工作,及时组织区乡以上干部下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进行纠正。所有这些基础性工作,都对这次大规模的建社运动能够基本上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1956年1月1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公开出版发行后,琼山县(今海口琼山区)红旗合作社淤的经验传遍全国,各地纷纷派人前来考察学习。此后,海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更加迅猛地向前发展,并很快进入以办高级社为中心的阶段。陵水县农业生产合作社迅猛发展的形势和连续几年取得的成就,使县委很多干部头脑开始发热,加速发展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欲望急速膨胀,陵水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掀起了大发展的浪潮。1956年1月2日至12日,陵水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中间因防寒工作休会4天),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08人,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布置春耕生产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学习红旗合作社的经验,在全县已经基本实现初级社建设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县农业合作高级社化。会后,陵水原来的互助组和初级社纷纷并入了高级社曰未组织的农民直接进入初级社,甚至有的直接进入高级社。

1956年1月21日,海南区党委发出《关于建立高级社工作的紧急指示》,决定在3月底以前组织占农户总数20%左右的农民参加高级社。如果试办及训练骨干的成效不错,群众要求办高级社的情绪继续高涨,还可以超过20%,甚至在某些区、乡可以考虑全区、全乡全面升级为高级社,但不管哪里均应准备在夏收前再完成一大批初级社的升级工作,以加快彻底完成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步伐。1月底,陵水县在桃源示范乡创办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接着全县掀起兴办高级社的高潮。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党员干部的努力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胜利,到2月底,全县已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高级社111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达1957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4.74%,其中贫农12077户淤至此陵水县已基本进入农业合作高级社化阶段。在渔业方面,陵水县委在“海改”基础上积极开展渔业合作化工作。1954年12月,陵水渔区按拖网、扛缯、流剌、钓业、长网等作业形式组建起12个互助组。1955年6月,陵水创办了两个高级渔业生产合作社。通过渔船网具等的折价入社,渔民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变革为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社员实行按劳分配。至1956年,全县建成高级农业合作社144个(含渔业高级社9个),参加农户20564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2.5%。随着陵水农业合作高级社的建立和发展,陵水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98397亩,粮食总产量达36382吨,超额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指标,比1953年增长28.3%曰农业总产值达2382万元,比1953年增长37.8%。

陵水县的农业高级社合作化运动是在互助组和初级社的基础上经过全县从上而下的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在合作形式上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运动中,县委努力坚持入社自愿互利的原则,1955年抽查了65个社9049户农户,其中自愿入社的农户占到总数的81.8%,随大流入社的占16%,从这些数据来看,绝对大多数农民是自愿入社的。生产方面,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行以来,全县农业生产确实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55年,全县冬种面积扩大了2.8万亩,产量增加了132万斤,比1954年增产95%。1956年,全县春耕水稻面积扩大了1.63万亩,产量增加了86.6万斤,比1955年增产97.7%,有82个农业社实现了增产,其中有33个社增产比例达到50%以上。社员的劳动热情也空前高

淤陵水县人民委员会院《关于建立高级社的报告》,1956年1月31日涨,各社劳动出勤率普遍达到85%以上,劳动时间为每天平均9个小时,最高达到12小时。在1956年的旱灾中,各社都坚持日夜挖井车水,最终战胜旱灾,这也是合作化以来带来的新气象。

经过1956年的上半年的合作化高潮,全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已经完成。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其中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要求与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主要矛盾。由于对领导农业合作化工作经验的匮乏,调查研究不够,致使当时合作化运动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方针贯彻执行不够,经营管理不善,思想工作薄弱。为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巩固农业的集体所有制,调动合作社内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办好合作社,1956年4月,陵水县委向各区乡发出了整顿农业合作社的工作指示。5月初,全县111个农业社(其中高级社99个,初级社12个)均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整社工作。截止6月15日,全县已铺开整顿工作的有46个社,已结束整社工作的有3个社。到年底,整社工作全部结束。此次整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以搞好生产为中心,整顿和改进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整顿社内的干部管理机构曰检查互利政策的执行情况曰妥善处理鳏寡孤独户的吃、穿、住等问题曰加强合作社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曰制订和完善合作社章程曰加强对牲畜的饲养管理曰推行包工包产包成本的管理方法(简称“三包”)。经过整社行动,虽然解决了部分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影响,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陵水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开始试办互助组、初级社,到兴办高级社,前后经历了大致3年的时间。纵观这场运动,农业合作社把当时汪洋大海般的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性质的农村经济,使全县10多万农民走上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道路,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特别是1955年上半年之前,刨除一些不可避免的偏差,总体而言,这一阶段陵水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保持了稳步前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955年秋季以后,由于大反所谓的右倾保守主义,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不良偏向。尤其在由初级社向高级社转变的过程中,仅用2个月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全县的农业合作高级社化,速度过快和工作过粗的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左”的思想影响,也有上级党组织不符合实际的指示引导,但更主要原因是陵水县委缺乏领导农村经济建设的具体经验。在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中,县委始终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冲动,较少地考虑到农民接受度的问题,把一些在革命战争中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恰当地运用到经济发展中来,从而导致生产关系的变更同农民的接受程度脱了节,挫伤了部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6年7月26日,针对农业合作化带来的问题,陵水县委发出了《关于制止农民自杀的通知》。《通知》指出陵水县当年连续发生农民自杀事件,自杀死亡22人,其中7月份就有7人自杀,要求各乡、镇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切实做好防范工作。8月2日,陵水县委发出《关于对一些有历史问题的农民入社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对此问题引起重视,及时妥善处理。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速农业合作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仍然遗留了较多的问题。

第三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同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陵水各地逐步展开。陵水县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利用地方资源,生产制作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但是传统的手工业经营分散、封闭,设备简陋,技术落后,部分手工业组织内部还存在着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解放初期,陵水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手工业在陵水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县所有的工业几乎全部都是私营(个体)手工业,具体行业分布包括食品加工、油料、水产品、土烟、制盐、铁木、竹藤加工、砖瓦制造、棉织品纺制等曰主要手工业产品有红糖、红糖块、姜糖、花生饼、米粉、河粉(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