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第四章琼崖大革命失败和陵水县共产党组织转入农村坚持斗争

第四章琼崖大革命失败和陵水县共产党组织转入农村坚持斗争


陵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陵水组织的应变准备

正在大革命运动发展到高潮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 l5 日,广州国民党当局也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 大逮捕、大屠杀。

在琼崖,国民党第四军三十三团黄镇球①部接到广东省国民党反动 当局的密令后,于 4月 22 日清晨在海口发动琼崖四二二事变,并成立 了“琼崖清党委员会”,由黄镇球任主席兼琼崖警备司令,大肆搜捕和屠 杀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人士。4月 23日,国民党右派把屠刀伸向各 县,整个琼崖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在四二 二事变前几小时接到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撤离城市的紧急指示后,及时 通知党的主要干部撤入农村,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琼崖四二二事变的消息传到陵水, 国民党县长邱海云立即和地主 恶霸、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反动民团相互勾结,带兵包围了县总工会、 农训所、妇女协会。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并惨遭杀害, 陵水 大革命失败,陵水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4月25日,陵水共产党组织根 据琼崖地委关于“避免大屠杀,保存革命力量”的指示,马上部署应变措 施。黄振士率领县中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农训所学员 100多人向西 区坡村撤退,在农村坚持斗争。4月底,陵水党组织在坡村召开各区、乡 农会负责人和前农训所全体学员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 通过 充分的酝酿讨论,最后做出筹建陵水县农民自卫军的决定。

陵水县大革命运动的失败,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正如毛泽东 指出的“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失败,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共产党内的机会 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工农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 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帝国主义及它的走狗豪绅买 办阶级, 伸出千百只手来, 首先把蒋介石拉去, 然后又把汪精卫拉去, 使 革命陷于失败”①。从陵水的客观实际来说,以县长邱海云和民团头子曾 三省为首的反动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这是失败的主要 原因。从主观上来说,则是由于右倾错误的影响,陵水地区的共产党员 只重视发动群众运动,忽视抓工农武装的建设。

陵水地区的大革命运动尽管失败了, 但是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 义。这次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 陵水群众中的影响;党组织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组织起来一批农 军和工人武装;广大群众在大革命运动中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冲击了 愚蒙腐朽的旧制度,尤其在群众运动方面,陵水地区风起云涌的群众运 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 为党今后在陵水地 区的活动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大革命失败的经验表明:党的领导、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也是陵水革命的基本 任务。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任务, 才能把陵水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最终取得胜利。从大革命失败中走出来的陵水共产党员及时汲取教训,很快投入到了土地革命的洪流之中。

陵水党组织转入农村坚持斗争和陵水农民自卫军的创建

陵水县西区方圆几十里, 聚居着黎族同胞。坡村(今属文罗镇坡村村 委会)是黄振士的故乡。 这里山高林密,既盛产粮食,又处在偏僻丘陵地 区,地理位置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便于发动游击战争。同时,经过大革 命的洗礼,这里的群众基础好,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因此,在这里开辟 革命根据地具有较好的条件。在革命处于危急之际,陵水县党组织转移 到这里后,立即召开有 5000 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黄振士在会上揭露了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 革命群众的滔天罪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号召 人民群众拿起武器保村卫寨,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会后,党组织派一 批农训所学员到各区乡发动群众筹建农民武装。为了巩固坡村附近的村 寨,把坡村建设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在坡村附近发动农民没收地主的 官租田,进行减租退押,把粮食分给贫苦的黎族农民和用于解决农军粮 食问题。坡村地区的农民把共产党和农军当作救星,待共产党的工作人 员亲如兄弟。农军粮食一时遇到困难,黎族人民群众主动把番薯、豆角送 给农军战士吃。根据地里有不少黎族青年主动报名参加农军。陵水党组 织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逐渐形成了以坡村为中心的,由西北两区200 多个黎族村寨连成一片的根据地雏形。党组织以坡村为中心,以广大山 区农村为依托,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为了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屠杀, 陵水党组织在西区一 带村庄发动群众,积极组建农民武装。同时,还主动团结少数民族群众 和头人, 注意做好统战工作。当时黎族各峒主手中都有一支武装队伍, 用于保卫村寨,把他们团结争取过来,对于孤立国民党右派势力,扩大 农民武装队伍和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很有必要。为此,黄振士首先发动 叔父黄国仁带领20多人参加农军,并携带来9 支钢枪和14支火药枪。

七弓峒主王昭夷有一连人的武装队伍,且武器装备较好,为把他争取过 来以带动各峒主参加农军,陈哲夫特意介绍女同学吴觉群(吴觉群是吴 中育的妹妹,陵水女校校长)嫁给他。同时,王昭夷的妹夫、中共琼崖地 委委员陈垂斌也对其进行了说服和教育, 终于争取到王昭夷带领其队 伍参加农军。随后坡村的吴中育、马岭的黄传仁、花丛的符家元等 10多 名黎族峒主, 先后带领他们的武装队伍加入革命行列。在短短的时间 里,农民武装发展到700多人。1927年5月中旬,这支以黎族人民为主 体的农民武装队伍,集结在坡村椰子林里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命名为陵 水县农民自卫军(简称陵水农军)。 党代表黄振士,总指挥王昭夷、副总 指挥吴中育。自卫军下设西、北两路军指挥部。西路军指挥部设在吊葵 村(今属文罗镇文新村委会), 黄家连任指挥, 马大雄任副指挥;北路军 指挥部设在高量村(今属提蒙乡),李茂昌任指挥,李家全任副指挥。不 少党员和农训所学员被安排到总部机关和分部担任军政思想指导工 作。

陵水农民自卫军分为12个战斗小队。西路军管辖第一至第六小队; 北路军管辖第七至第十二小队。第一小队由坡村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黄 家芳;第二小队由吊葵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黄进忠;第三小队由龙马乡农 军组成, 小队长王传仁;第四小队由东光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黄家宏;第 五小队由万丛乡农民组成,小队长黄明仁;第六小队由马丛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黄德龙;第七小队由马村乡农民组成,小队长李业刚;第八小队由 港坡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符德运;第九小队由牛皮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胡 章育;第十小队由花丛乡农民组成,小队长符家元;第十一小队由岭脚乡 农军组成, 小队长黄其熙;第十二小队由乌牙乡农军组成, 小队长陈德 智。为了加强农军的武器装备,农民自卫军总部还在西区的吊葵(今属英 州镇)、坡村,北区的高量(今属提蒙乡老长村委会)、马村和港坡 5个据 点建立小型兵工厂(武器弹药制造班), 制造尖刀、大刀、双刀、长矛、弓 箭、火药和土制手榴弹。同时任命一批党员和农训所骨干为军事教员,到 各个小队去指导军事训练。农军天天加紧列队操练, 随时准备投入抗击 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坡村保家卫寨第一战告捷

陵水县农民自卫军的成立, 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民团和土匪的恐 慌。1927年5月24日,陵水县国民党县长邱海云、民团头子曾三省一 伙纠集中区民团、土匪300多人向坡村据点进剿。中共陵水组织和农军 估计到这一事态,提前做好准备、布防。在党组织和黄振士的指挥下,农 训所的学员表现英勇,和农军一起参加战斗。农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 在黄振士、王昭夷的指挥下,农军和群众1000余人,利用坡村丛林将中 区民团包围。各个战斗岗和丛林深处的农军战士,土枪土炮一齐开火,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击毙数十人,打伤多人,活捉10余人,打得反 动势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邱海云和曾三省溃逃到北区排岭。

这一仗是陵水黎、汉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右派势力打 响的第一枪,也是保家卫寨的第一仗,不仅沉重打击了陵水国民党右派 势力,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而且震动了全县,壮大了农军的声势, 使得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争取翻身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

陵水县讨逆革命军成立与农民武装斗争的崛起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927年6月, 中共琼崖地委在乐会县 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和琼崖的实际情况,确定 了琼崖党的当前中心任务;在政治上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工农的 罪行,继续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密切注意武汉国民政府的动向; 在组织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在行动上立 即深入发动群众,收集枪支弹药,建立工农武装,以革命的红色恐怖反 抗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会议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将中共琼崖地 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简称琼崖特委)。

7 月, 琼崖特委决定将各县的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 军,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司令部,每县为一路军,共11路军。陵水县农民自卫军改称为琼崖讨逆革命军第八路军。黄振士任党代表,王昭夷任 总指挥。讨逆革命军成立后,立即掀起武装斗争的高潮。陵水讨逆革命 军第八路军以坡村为据点,与县城反动武装相对峙。在此期间,陵水县 的农民武装力量发展到 2000多人。县有赤卫队,区有常备队,乡有后备 队。在琼崖讨逆革命军的帮助下,陵水成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农 民武装常备队,下辖29 个乡农军后备队。东区农军常备队队部设在市 吉阿婆庙(今椰林镇东华初级中学内),队长为杨传道。该区辖东关、多 华、新安、乐合、里吉5 个乡的农军后备队。西区农军常备队队部设在吊 葵村(今属文罗镇),队长为黄家宏。该区辖吊葵、坡村、龙马、东光、万 丛、岭下6个乡的农军后备队。南区农军常备队队部设在雨伞村(今属 新村镇),队长为王武亮。该区辖雨伞、盐灶、大凌、红袍、文建 5个乡的 农军后备队。北区农军常备队队部设在桃园(今属椰林镇)吴家祠堂,由 李业刚和苏庆忠担任正副队长。该区辖桃园、港坡、岭头、铜岭、马村、牛 皮、花丛、岭脚、乌牙9个乡的农军后备队。中区农军常备队设在城内关 公庙,队长为张明富。该区辖城内、中北、南美、坡留4个乡的农军后备 队。此外,陵水还建立了农军赤卫队,由郑有造任队长。同时,陵水党组 织派冯娥群等组建起一支四五十人组成的海上赤卫队,配备 7 艘帆船, 12 门土炮,每人一支枪。这支海上赤卫队日夜巡逻在水口港、黎安港和 新村港的海面上,担负起保卫陵水海域的任务。

随着陵水县讨逆军力量的壮大,攻打陵水县城的条件逐渐成熟。 五尧中共陵水县委成立与第一次攻打县城 按照1927年6月琼崖地委紧急会议的决议,各县都需要尽快成立 县委,琼崖特委派何毅①、欧赤、冯娥群、王志超带领一个短枪班到陵水传达地委 6月会议精神,并帮助组建中共陵水县委。陵水党组织撤到坡 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后,由于开展减租退押工作,深得民心,获得了 陵水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得陵水党组织有了一个较为稳固的立 足点,中共陵水县委组建条件基本成熟。

1927 年 7 月初,中共琼崖特委委员何毅在坡村主持召开陵水县党 员扩大会议①,宣布成立中共陵水县委。黄振士当选为县委书记,陈贵 清、周文朝分别担任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 中共陵水县委的成立,标志 着陵水的革命斗争第一次有了统一的党组织领导,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 它对迎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和建立陵水县苏维埃政权都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革命斗争形势的推动下, 为了扩大共产党及武装力量的影响,中 共陵水县委决定组织武装起义攻打和夺取县城, 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7 月11日,陵水县讨逆革命军800多人,在黄振士、王昭夷、欧赤、何毅和 陈贵清的率领下,举行陵水第一次武装起义,攻打县城。黄振士带领主力 部队, 王昭夷、欧赤带领左侧攻城部队, 何毅和陈贵清带领右侧攻城部 队。 攻城部队从坡村据点出发, 围攻县城。 此时, 陵水县国民党守军力量 较为强大, 不仅有正规军还有陵水县民团。 他们在各个城门和入城通道 都布置了兵力, 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防守比较严密。 战斗开始后, 由于国 民党反动军队武器装备好、火力强, 讨逆革命军三面强攻都受挫, 牺牲 10余人,伤数人,损失火药枪7支。 为避免更大的伤亡,黄振士主动带领 讨逆革命军从县城外围撤走, 退回坡村。 第一次攻打县城失败后, 黄振士 立即召开县委会议, 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并主动承担了失败的责任。

第一次攻打县城之所以失败, 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民党守军火力过 于强大, 讨逆革命军在战术上存在一定失误等都是重要的原因。 此外, 讨逆革命军在攻打前没有及时准确地侦查清楚敌情, 战斗过程中坚持 正面强攻, 使得国民党守军的优势火力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也是导致 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一次攻打县城尽管失败, 但在政治上却产生巨大影 响。 陵水县党组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县城情报的搜集工作,为 日后胜利占领县城奠定基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