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第三章陵水县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陵水县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陵水工人运动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 所未有的壮举。这场运动对全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推动 作用。

1926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市竹林村邱 宅(今海口市龙华区竹林里 131 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王文明、罗 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女) 陈垂 斌、罗汉等,代表党员 240 多人;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出席会议 并作指导。会议由王文明主持,杨善集传达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 神和广东区委的指示。大会分析了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琼崖 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 作等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

琼崖人民在中共琼崖地委的领导下,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在这个高 潮中,琼崖工人阶级是重要的角色。琼崖工人经过支持五卅运动、省港 大罢工斗争的锻炼, 更加充满革命热情。琼崖工人总工会成立, 出版了 《琼崖工人》报,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引导工人走上了反 对压迫剥削、争取解放的道路。

6月,中共琼崖地委派遣王家秀来陵水指导工人运动。 23日,陵水 县工人解放会(工会)宣布成立,主席为王家秀,委员有郑有造、黄有智、 陈成轩、谢乙金。 工人解放会下设6个基层分会,分别为:理发分会,负 责人邹亚涛;酿酒分会, 负责人邢国登;打鞋分会, 负责人谢乙金;拖车 分会, 负责人冯关裕;木工分会, 负责人棺材二(外号);水泥分会, 负责 人陈选生。 同时还创办工人夜校,请陵水党组织的领导人黄振士、陈贵 清和工会领导人到夜校讲课或作报告,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 先进文化知识。王家秀把带回的《琼崖工人》报、马克思主义进步书籍分 发给工人阅读,提高了工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了工人骨干。 县工人解放 会还成立了由 12人组成的宣传队, 到基层宣传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 唤醒工人的觉悟,王家秀担任队长。 在中共陵水县组织的指导下,县工 人解放会为纪念省港大罢工, 决定组织发动陵城镇工人集会纪念省港 罢工一周年。 当天,工人解放会组织码头搬运工、烧砖工以及 6个基层 工会的100多工人上街游行示威。工人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 建军阀”“团结起来,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要求增加工资,实行每天 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工人生活,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封建军 阀和官僚买办。 经过党组织领导工会坚持斗争,码头封建把头、糖房老 板、店东店主答应工人提出增加工资的合理要求,罢工取得胜利。 在革 命形势的推动下,手工业工人也踊跃参加工人解放会。

为了开展斗争,扩大革命阵营,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中共陵水地 方组织还组织工人到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 动的结合,对加强工农联盟,不断推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向前发展, 起了重要作用。工人解放会成立,推动了农、青、妇运动在陵水县的兴起 和发展。

二、陵水农民运动的高涨

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发表了关于农民运动的宣言,加强了对农民 运动的领导。共产党组织青少年暑假学习回乡工作团,下乡进一步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协会。1926年6月,陵水县农民协会成立,吴 文道为主席,委员有翁进经、黄其祥(黎族) 王庆琮、陈敦朝。吴文道(又 名吴石连),陵水县椰林区文官乡闵村人,少年时在该村私塾读书,后在 县城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在闵村当私塾教师。1926年春,他加入中国 共产党,是陵水县第一批共产党员,受中共组织派遣在东区开展农运工 作。在东区农运工作的影响下,陵水县中区的坡留、东关、南关(今椰林 镇坡留、城东、城南村委会) , 北区的港坡(今属光坡镇)、马村(今属提蒙 乡)、牛坡、花丛(今属本号镇)等乡纷纷成立了农民协会;随后西区的坡 村、吊葵,南区的古楼、红袍(今英州镇古楼、红袍村委会)等5个区30 多个乡也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其中,知名的农会负责人有中区农民协 会负责人陈继姚,城内乡农民协会负责人王庆琼,南关乡农民协会负责 人杨其来,坡留乡农民协会负责人李兹泽,马村乡农民协会负责人谢是 位,港坡乡农民协会负责人林宏梓,琅牙乡农民协会负责人卓石连,大 艾肚乡农民协会负责人黄进忠。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开始有 组织地向反动势力作斗争。

为了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陵水党组织首先从各区、乡农会中 抽调优秀的进步青年分期分校培训, 选送陈光华、林宏梓等一批中共党 员和农运骨干分别到“琼崖高级农训所”和“嘉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随 着农会的普遍建立,农民运动的向前发展,急需大量德才兼备的农运骨 干。在这种形势下,受广州农民讲习所的影响,党组织决定按照广州农民 讲习所的模式在陵水成立农运骨干培训机构。1926年夏,第一批赴琼崖 高级农训所和嘉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的陈光华、林宏梓、王庆琮、黎国 忠、周文朝、陈敦朝和黄英等党员和农运骨干学习期满陆续回到陵水。共 产党员黄振士、陈贵清抓住机会,倡导和支持陵水成立农训机构。9月, 陵水县农民运动训练所在陵城镇琼山会馆创办。农训所设所长、指导员、 专职教员和兼职教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陈哲夫任所长,黄振士、陈贵 清兼政治教员,王家秀任军事教官,专职教员是王庆琮、周文朝和陈敦 朝。第一期学员有57人,这些学员都是各区、乡农会选送来的进步农民, 其中黎族学员有30多名。全体学员编成两个班级,设有级长和副级长, 还有学生会组织。农训所仅办了一期,培训了57名农运骨干,其中少数民族骨干占一半多。这批农运骨干对开展陵水农民运动和领导农民进行 武装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农训所设置三门课程,分别为党义、政治和军事,教学内容以学习马 克思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和中国农民问题为主。党义讲授孙中山的新 三民主义。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研究农民问题,学习革命理论,学习马克 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学员使用的教材是根据上级 印发的宣传资料自编的。军事课主要是进行军事训练,如步枪的瞄准、射 击等。学员每人还配备一支长枪(这些枪均是个人从区乡带来的,有的还 是火药枪),每天进行两次严格训练,训练地点在扇园坡(今陵水职业学 校附近) 。此外,还教学员唱革命歌曲,如《国际歌》《沙基惨案歌》《国民革 命歌》《打倒帝国主义歌》和《工农兵之歌》等,激发学员的革命热情。为了 实现农训所的办学宗旨,党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紧紧抓住农民问 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经常组织学员到农村去作调查研究,参加 社会斗争活动,使学员们进一步了解陵水当时的社会状况,做好坚持艰 苦斗争的思想准备。

在教学方法上,农训所根据学员来自农村,语言和文化程度存在明 显差异的情况,在讲课时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员理解革命道理,接受革命思想。例如上政治课,讲农运问题,讲到地主 压迫剥削农民时,教员就引导学员思考,为什么田地是农民耕种的,但 大部分粮食要交租给地主;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而地主吃得好穿得好。接着,阐述农民遭受剥削的大量事实,让学员认 识到什么是剥削阶级,什么是压迫剥削,以及懂得只有推翻封建制度、 推翻反动统治,农民才能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道理。整个过程让学员认 清了革命的目标对象,增强了进行革命斗争的信心。

农训所坚持因陋就简、勤俭办所的方针。生活上学员每人每月伙食 费为 8 元光洋,每人配有一套军制服一双绑腿带,这些均由学员所属各 区负责。被褥和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由学员自带。学员学习用的文具、纸张 则由农训所统一配发。学习期间不发津贴费,零用钱靠学员自己的家庭 支付。生活制度按军队一套要求,每周学生会活动一次。早上集体出操, 开膳列队,按时作息,每天检查学员宿舍的清洁卫生情况,要求穿着整齐,对上级和教员要有礼貌,学员之间要互相尊敬。外出要报告,回来销 假,定期讲评,优的表扬,劣的批评。晚上和星期天分组读报或教唱歌曲。 黄振士、陈贵清等领导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学员们一起唱革命歌曲,参 加学员的讲评会。

由 于 斗争形势的变化,农训所虽然只办了一期,时间仅有半年,但 它培养造就了一批革命骨干,许多人在后来的农民运动、武装夺取政 权、创建和保卫红色政权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人还成为乡、 区、县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如黄成昌曾任乌牙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叶 用祥曾任北区区委书记,黄家连、马大雄曾分别担任西路农军正副指 挥,黄仕连曾任西区区委书记,陈敦朝、陈光华、林宏梓担任了中共陵水 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

1926年秋收过后,地主奸商勾结国民党反动县长邱海云①,加重租 税,把大批粮食囤积起来,垄断粮食市场,任意抬高粮价,并将粮食外 运,牟取暴利。他们这种不顾农民群众死活的行径,激起了陵水农民的 愤怒。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农民组织起来到国民党县政府告状请愿, 要求减轻农民的租税,并禁止粮食外运。邱海云不但置之不理,反而以 农民闹事为由,抓走马村乡农民协会领导人谢是位。为打击国民党反动 势力的嚣张气焰, 党组织和农会派县农训所级长陈番姚和副级长叶用 祥带领农训所学员, 到盐灶、新村和各乡去揭露地主奸商倒卖粮食的罪 行。学员们对港口和交通要道进行封锁, 把外运的粮食押运回县城, 并 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组织起几百人的农民队伍,手持标枪、弓箭、大刀和 长矛进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举着邱海云的漫画像,装扮出邱海云的贪 赃丑态, 高呼“工农联合起来”、“打倒贪官污吏邱海云”、“打倒土豪劣 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等口号。农民运动的来势如山洪暴发,势不可 挡。邱海云迫于农民运动的声势,释放了领导谢是位,落荒逃出陵城。

这次抗粮斗争的胜利,显示出了共产党领导下陵水农民运动的威 力,农会组织威望空前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会的领导下,开展“二五 减租”②运动,取缔高利贷,废除苛捐杂税,与土豪劣绅作斗争,革命的形 势如疾风暴雨般发展。农会一时成为农村最有权力的机构,真正做到了 “一切权力归农会”。这样的农民革命形势,在陵水历史上还不曾有过。 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使得农村中一切封建宗法制度,如神权、族权、夫 权等受到冲击,纷纷瓦解。破除封建迷信,革除各种陈规陋俗,成为一时 风气。陵水广大农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过去农村那种愚蒙、 落后、闭塞的状况大为改观,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陵水党组织转入农村 继续坚持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陵水青年学生运动的开展

中共陵水党组织成立后,加强了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1926年7 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陵水县委员会在陵城成立, 陈贵清任书记, 委 员有黄光涛、廖仕英、李仕刚、黄炳南。王跃真任学生部长, 负责学生工 作。团县委的成立,对加强党组织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起了积极的作 用。9月,陆续成立了东、南、西、北、中5个区团委,保证了全县学生运 动的协调发展。党组织经常派党的领导干部到陵水中学、同仁学堂开展 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大青年学生受到新思想的影 响,在陵水中学成立了青年团小组,王跃真任组长。在县团委的发动下, 陵水青年学生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场反对封建教育、提倡“新学”的 运动 轰轰烈烈 地在陵水县各个学校里开展起 来。

陵水中学是当时陵水青年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为了启发学生觉 悟,陵水中学的青年团、学生联合会出版了16开纸的《学报》,宣传新思 想、反对封建教育,得到了包括同仁学堂和顺湖书院在内的广大师生支 持。但是却遭到名誉校长曾三省和教务主任张逢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