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第 一 章 陵水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 一 章 陵水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鸦片战争后的陵水社会和陵水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陵水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全县的地势走向西北偏高,东南偏低。 东北角的分界洲至东南角的陵水湾,全长109.357 公里,海岸线迂回曲 折,分布着港坡港、水口港、新村港、黎安港等著名的渔场。北部的吊罗 山山脉,层林叠翠,古木参天,是中国珍稀的原始热带森林区之一。发源 于保亭县鹅隆岭的陵水河,穿越县境,把陵水分成南北两大半,聚于陵 河出海口(水口港),流入南海。1927 年,陵水县地理行政区划所处琼岛 东南部,东临浩瀚的南海,西北与琼中县的太平、五指山市的南圣镇接 壤,西南与三亚市的藤桥(今吉阳镇)毗邻,北部与万宁县(今万宁市)的 南林交界。人口约10.2 万人。1928 年陵水县辖东、西、南、中和上北、下 北 6 个区,36 个乡。1935 年原属陵水的五弓、六弓、七弓3个乡和乌牙 峒①、岭门、白石图划归保亭县,原陵水县的南流、十万峒划归白沙县。民 国三十六年(1949),陵水县下辖3个区,13个乡。

陵水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南海季风的影 响,山温水软,四季如春,堪称“福地”。区域内聚居着汉、黎、苗等16个 民族。黎族聚居与散居地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自远古以来,黎族 人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结庐而居,从事原始的耕作、捕捞。明代以后,汉 族、苗族开始大量迁居陵水,形成了分布在西北部的人口多为黎族,分 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多为汉族的民族杂居状况。在漫长的封建社 会里,勤劳、勇敢的陵水人民,用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多彩的 地方文化。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封建主义剥削的加重, 陵水人民的生活陷入了苦难之中。

1840 年 6 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 年 8 月,清政 府屈辱求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西方侵 略者纷至沓来,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随着中国一步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琼崖也不可幸免,成为了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 对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先后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琼州(今海口)等为通商口岸。 从此英、法两国凭借上述不平等条约,把侵略的魔爪伸进了琼崖,也伸 进了陵水,使得外患接踵而至。在1861年至1869年间,德国、意大利、 奥地利等国也争先恐后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美国则 打着“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旗号,同其他侵略者一道,参与对中国、对 琼崖和对陵水的侵略和掠夺。琼崖社会进入了激烈动荡的年代,陵水社 会陷入混乱,呈现出一片黑暗景象。

帝国主义列强对陵水进行残酷的经济侵略,把陵水作为商品倾销 地和榨取原料的基地。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陵水运进鸦片、布匹、煤油 和工业品。据琼海关统计,1886年,分批输入陵水的鸦片共11担,价值 白银8503两(每担价值约773两)①。鸦片的输入,摧残和毒害了陵水人 民的身体,使陵水社会丧失了大批劳动力,破坏了陵水的社会生产力。 洋布的输入,摧残了地方轻工业,阻碍了陵水手工纺纱、织布业的发展。甚至还公 然强行开采新村港至盐灶村一带海滩的钛矿。帝国主义列强的商品倾 销和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严重阻碍了陵水地方经济的发展,破坏了 陵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文化侵略也是帝国主义列强推行殖民统治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 段。它们在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同时, 还进行了一系列以传 播宗教为中心的文化侵略活动。利用建礼拜堂、办学校、办医院,在陵水 收集情报,调查当地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宗教情况和文化情况。1897 年, 日本侵略者以征地为名,强行赶走港坡村23户人家,强占民宅,办日语 学校,企图进行日式教育。1903 年,美国教会派传教士到陵水地区活 动, 在英州开设一间礼拜堂和一所学校。外国传教士进入陵水后, 与地 方封建官府相互勾结, 欺压百姓。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促使封建统治者进一步加重了对广大人民 的压迫和剥削。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 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陵 水黑暗的社会面貌,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广大陵水人民奋起抵抗, 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地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清文宗咸丰 八年(1858)夏,陵水军田乡红鞋村(今属英州镇)人黄有庆, 率领陵水红 鞋十八村一带的黎族人民,不屈于清王朝县府的黑暗统治,举行起义, 围攻陵水县城。黎丰、岭脚、大艾等峒的黎族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崖州赞 坡等村的黎族人民积极支援。起义烽火遍及陵水全境和崖州的赞坡、三 亚、羊栏等地。清王朝对这次起义感到震惊, 于 1859 年夏, 指派琼崖镇 总兵黄开广率官军数万人,由海道驶至陵水港口登陆扎营,令知县庆瑞 等人率官兵协助, 共同围剿起义军。是年夏末,黄有庆中箭身亡, 起义军 被打散。清光绪十一年(1885), 陵水廖二村(今属英州镇)人胡那肥, 率 领陵水廖二峒的黎族人民, 在黎亭、岭脚峒黎族人民的配合下举行起 义。起义军数千人,攻打藤桥,围攻陵城等处。是年11月,清政府派冯子 材率清军来琼崖镇压起义军。27日,冯部抵达陵水后,伙同知县石佩 琼、主簿杨任承、巡检杨佳振等,围攻了起义军驻守的村寨。为抵抗清军 的进攻,起义军筑起了 10多层木栅,与清军展开激战。28日晨,清军用 火箭飞射村寨, 木栅被烧, 起义军被迫撤退。撤退中, 胡那肥不幸中枪身 亡。胡那肥阵亡后,起义军潜入深山继续坚持斗争,后失败。是年,冯子 材在镇压黎族人民起义后, 订立了《抚黎章程十二条》,以加强对黎族人 民的统治。黎族人民的起义斗争,撼动了清王朝在陵水的统治,给陵水 的封建势力以沉重的 打击。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胜利果 实却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 加之孙中山发动声讨袁世凯的革命又遭 到失败,琼崖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1913年,孙中山派林文英①回琼宣 传民主共和思想,建立讨袁机关,组织武装开展反袁斗争。 1914年至 1916年,陈侠农②领导琼崖讨袁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和复辟帝 制,陵水人民群起响应。 1914年2月,陵水兴隆地区(今属万宁市)黎族 农民4000多人,在琼崖讨袁军总司令陈侠农的率领下,先后攻克万宁 县城和陵水县城。 1915年,陵水境内红鞋、红袍和田仔村寨的黎族农民 和汉族农民武装起来,把勾结龙济光③的黎族“总管”大地主、恶霸王维 昌杀死,并参加了民军的“反龙”斗争。民军先后攻打琼山、文昌等县,攻 克陵水县城,后因陈侠农遇难,民军瓦解。

陵水黎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虽然英勇顽强,但是由于没有代 表先进生产力阶级的政党领导, 由于资产阶级政党组织的自身软弱性 和历史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未完成。

清末,陵水县共有官田约11658 亩、民田约46634亩,地主却占去 多半,大部分农民被迫沦为游民或佃户。地主将土地出租给无地或少地 的佃农耕种,而豪绅私有的另一部分自耕田则雇用长工、短工耕种,佃 农每年需将收成的60%―80%交给地主。除缴纳大量地租外,广大农民 还需承担“押田金”、“牛脚金”、“书田金”、“月捐税”、“户口税”、“人丁 税”“、劳军费”等20多种苛捐杂税。荒年不减,丰年照加。此外,农民还 担负各种无偿的劳役,他们终年辛苦,却不得温饱,而地主豪门则过着 奢靡的生活。陵城镇的张鸿猷、刘天德、潘太和、邢源利四大地主,俗称 “四大碗”,每年剥削的租谷都在千担以上。另外还有 8户地主每年剥削 的租谷在500 担以上。最有权势的当属大地主张鸿猷。张家原籍琼山 县,清朝末年迁来陵水。张氏先祖善于运作,当了衙门书吏,掌管孔庙、 学府公田、支付公款权力,剥削致富。张鸿猷继承家业后,与衙门官吏攀 亲结戚,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曾三省结为亲家,又招陵水县警察局长刘 育英为女婿,大儿子张逢奎和四儿子张逢英当了县参议员,五儿子张逢 瑞任国民党琼崖党部秘书。通过这种方式,张鸿猷在政治上倚官仗势, 独霸一方,成为陵水地地道道的“土皇帝”。他在兴建张家大院时,强占 农民宅地 20 多 亩 ,院内 平房楼阁、花园书院、客厅赌场、仓库牢房交错 相连,阴森恐怖。他家雇有长工、婢女 30多人,还豢养着一批保镖打手。 他拥有良田4000 多亩,每年收租 3000多担,此外,还出借高利贷,开设 货栈和糖寮,是陵水有权有势的大地主。1925 年,陵水发生严重旱灾, 田园荒芜,饿殍遍野,史称“乙丑饥荒”。陵水的大地主勾结官府,垄断市 场,猛抬粮价,在将每升大米由60串钱抬高到300 串钱的同时,还将1 个光洋兑换300文钱压低到兑换260 文钱,在一高一低之间获取利益。 同时还放高利贷,小斗放出,大斗收回,借一还二。贪官污吏和地主奸商 敲骨吸髓的恶行,使广大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一年到头天都旱, 自家种田不够吃,一日到晚流大汗,回家无米下饭锅,肚又饿来口又渴, 吃口生水又上山,上山挖山薯菜仔,煮给父母与仔吃。”这首广为流传的 民谣就是当时陵水农民贫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大部分土地属汉族地主所有,广大少数民族 农民深受盘剥,生活困苦。在陵水黎族地区,地租一般按照佃农三分之 二、业主三分之一的比例进行交纳,有些是对半分。 每年收割后,地主、 债主的牛车队便来到村里把粮食收走。有些黎族农民交不起租,无奈将 自己的女儿或年轻的妻子作为抵押,让她们到地主家做长工。丧尽天良 的地主除榨取她们的劳动成果之外, 还奸污她们, 然后以“ 做媒”为名, 将她们出卖到外地去,捞一笔卖身钱。

陵水的地主不仅通过地租剥削人民,还开设各种商业机构,从商品 流通上剥削人民。 一些商业资本家本身就是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如 设琼源利商号的邢源利, 还有刘天德、 王义三、 罗顺昌等每年收租达 1000石以上。 其中尤以潘太和在少数民族地区购置的田地最多。 这些 人除了商业剥削外,放高利贷的收入也是十分惊人的。陵水的“加大利” (月息三分)远近闻名。 借番薯干的,借四斤要还一斗谷。 遇到荒年就由 地主漫天开口索利,借主还要千请万求地主才肯借出。 地主在买田时, 采取欺骗手段,蒙蔽不识字的群众,在田契上随意写上“东至XX、西 至XX ”任意扩大面积。这些商业资本家除进行不等价物质交换从中剥 削外,还从雇佣劳动中剥削。 资本家以极低的工资雇佣大批汉、黎族农 民从事砍蔗、榨糖、舂米和放养鸭子等工作。 当时,陵水有20间榨糖作 坊,其中有18间在黎族地区,那里的黎族农民几乎每一家都有人给糖 房资本家做工。如隆广区(今隆广镇)东光村的汉族地主温道同、吊鹅村 汉族地主吴斌就是糖房主。有些地主奸商还从事捕捞业,买船雇佣渔工 出海捕鱼,军田乡狗尾吊村的汉族地主郑亚雄就是新村港的渔船主。

辛亥革命后的陵水社会依旧处在极端黑暗之中,阶级矛盾尖锐,迫 切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

五四运动在陵水和抵制日货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初, 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 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中国代表提 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撤退外 国在中国的军队,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但是,操

陵水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纵会议的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了中国的正当要求,并顺从日本的 无理要求,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 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 强烈愤怒。

5 月 4 日 ,北 京大 学 等 十 几 所大中专学校的学生 3000 多人集中在 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废除二十一 条”、“ 还我青岛”等口号,强烈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惩办北京政府 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宣告了五四运动的开始。学生们 痛打了章宗祥,放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政府立即出动大批军 警对爱国学生进行残酷的镇压。

北京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热烈响 应。5月7日,琼崖府海地区学生接到北京学生联合会发来的通电,无 不为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感到愤怒。当天,琼崖中学、琼山中学、华 美中学和匹瑾女子中学等几所学校的学生,在琼崖中学礼堂聚会,宣读 北京学生联合会通电,决定举行罢课,并到海口市游行示威,声援北京 学生的爱国行动。接着,学生们还组织宣传队,向群众发表演说,进行爱 国宣传,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

5月 18日,海府地区和各县学校的学生代表,在琼崖中学召开全 琼学生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①。不久,各县纷纷成 立分会。陵水同仁学堂、顺湖书院的学生在孔圣庙集会,成立陵水学生 联合会。陵水学生联合会组织师生罢课, 上街游行示威, 声援北京学生 的爱国行动,然后在孔圣庙举行郭钦光②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学生们纷 纷发言声讨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的罪行, 激起了学生和人民群众反 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

1921年春,随着全国和琼崖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陵水群众运动 发展到抵制日货阶段。 师生们和陵水工商界人士联合起来,在顺德会馆 门前集中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反对日货进入陵水销售的宣传活动。陵水同 仁学堂教师陈业绍,顺湖书院学生陈敦朝、王庆琮组织50多名师生,分 成两队在街道上游行示威。 一队从中山街至码头进行宣传,所经街道有 陵水最繁华的商业区;一队到秀丁街,进入商行、铺店向老板和顾客进行 抵制日货宣传。 他们在商家铺行检查、登记日货,禁止日货进入陵水。 抵 制日货运动的开展,得到了陵水人民的赞扬。大部分外县移民开设的商 行都积极响应。 广东省顺德县移民陵水的商会负责人康德盛、胡振聪把 日货封存起来,等待处理;店主罗忠辉主动把库存的日货搬运到顺德会 馆(今椰林镇中山东路)门前堆起来烧毁;琼山移民女老板吴琼岚开设的 琼源货栈,也主动把日货下架封存起来等候处理,配合抵制日货的运动。 然而师生的爱国举动也遭到一些奸商的反对和破坏。 陵水的四大地主, 仗着自己长期在陵水居住, 树大根深, 手眼通天, 试图逃避这场运动。 他 们暗中指示开办的“鸿源商行”“鸿源货栈”“太和堂房”在运动中拒绝登 记,拒绝交出日货,并且还勾结地方官僚、警察进行走私,这激起了广大 师生和民众的愤慨。 师生们将奸商的铺屋用封条封起来,并警告他们不 许为非作歹,否则必将玩火自焚。 经过爱国学生和各阶层人士的坚持斗 争,至1921年底,陵水商行货栈的日货销售基本绝迹。

五四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陵水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斗 争水平,表现了陵水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意志和力量,促使了进步思想在 陵水的传播。一批青年学生通过运动受到了思想上的启蒙,开始努力外 出求学探索救国救民和改变陵水黑暗现状的真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 运动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变革现实改造社会的思想种子,对陵水以后 的革命运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陵水中学的创建

1925年以前,陵水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 小学教育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中学教育尚属空白,全县没有一所正规的中学。陵水小学 毕业生欲求学深造, 需远赴至琼东县(今琼海市)嘉积、海口府城一带, 十分不便。而且能够负担子女外出求学费用的基本上都是地主、富户, 广大贫困学子无力继续求学。在五四运动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下, 陵水县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青少年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改变陵水教育 事业的落后面貌,发展陵水的中学教育,培养人才,解决广大学子读书 的困难,创办陵水中学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在陵水的 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共识。

曾三省①、钱开辛是创办陵水中学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曾三省毕业 于国立广东大学法学院,知识广博,曾受到过进步文化、进步思想的影 响。为此,他决心走教育救国之路,拯救国家落后民族受欺凌的疾苦,希 望以发展陵水教育事业为手段,达到改造陵水社会的目的。曾三省呼吁 创办陵水中学的正确主张和倡议适应了陵水当时的社会潮流,得 到了陵水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援助,创办陵水中学的条件日渐成熟。

1925年初,以曾三省为首,钱开辛、张逢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