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

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义兴街178号,即云氏会馆。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琼崖当局叛变革命,府海地区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员柯嘉予、冯白驹决定以海口市郊东城村为府海地区党组织活动的立足点,并根据琼崖特委指示,同年秋在东城村成立中共海口市委员会,柯嘉予任市委书记。为不断适应府海地区的斗争需要,琼崖特委曾两度改选市

1.png

委。在市委的领导下,从城市到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府海地区大暴动,党组织的发展迅速。1928年3月,国民党第11军第10师师长蔡廷锴率领其部及谭启秀独立团到琼“围剿”红军,革命遭受挫折。同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决定以城市工作为中心,将广州、海口等列在首位。为加强府海地区工作,主持琼崖工作的黄学增决定将特委机关迁到府海地区。同年12月,特委机关迁入府海地区,秘密办公驻地在海口市振兴街43号云氏会馆,与海口市委机关在一起。

在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的领导下,海口城区、郊区的党组织和革命斗争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29年2月13日,海口市委书记严鸿蚊被捕后叛变,供出了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机关的所在地,并带人到云氏会馆和市委机关搜捕。海口市委被破坏以后,主要领导干部大多牺牲。在白色恐怖下,许多党员潜伏起来,府海地区的革命斗争陷人低潮。

云氏会馆是1928年底至1929年春中共琼崖特委、海口市委的秘密办公场所。旧址坐北朝南,呈八角形,瓦面盖顶,总面积为900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八角形的周边均建有走廊,大门正中有16级大理石台阶直上二楼,二楼正面走廊为四柱三个大拱形墙面,为石砖砌成。1950年海南解放后,云氏会馆被人民政府接管,后成为海口市新华区人民政府驻地。海口市人民政府从]997年8月1日起,将其产权归还云氏会馆。

地址:海口市龙华区义兴街 178 号

滨濂村农民协会旧址

滨濂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海垦街道办事处滨濂村内。

1926年2月28日,在冯白驹、柯嘉予、朱润川等人的宣传发动下,在滨濂村成立滨濂村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同年5月1日,冯白驹、柯嘉予、林平、朱润川、吴清坤等在海口市郊滨濂村正式成立琼崖第一个农民协会――滨濂村农民协会,会址设在该村的班帅庙。

2.png


滨濂村农民协会成立之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由柯嘉予、朱润川、陈汝鉴等组成宣传队,到附近村庄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二是发动群众创办平民学校。学校教授识字、唱歌和宣讲革命道理,鼓励农民废除旧风陋习,发动妇女剪“革命发”。女青年柯桂南带头剪了自己的长发。在她的带领下,秀英附近15个村庄的妇女掀起了剪“革命发”的热潮。

1927年2月,经吴维爵介绍,陈先达、柯启芬、陈汝鉴、吴朝高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中共滨濂村支部,选出黄景吉为支部书记,这是琼崖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4月中旬,柯嘉予、吴策勋、陈九亭等回滨濂村,在柯氏祠堂召开滨濂村党员大会,吸收在该村任教的吴维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柯嘉予宣布上级决定,成立党总支,吴维朝任总支书记,负责联络秀英附近15个村的党支部。滨濂村农民协会是海口市郊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它的成立,在大革命时期对海口市郊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海口的革命斗争也具有重大影响。

地址:海口市龙华区滨濂村


漠濂革命村史展览室

滨濂革命村史展览室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海垦街道办事处滨濂村内。

滨濂村是革命老区,是冯白驹早期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也是海南最早成立中共党支部的村庄之一,中共海口市委第一任书记柯嘉予就是滨濂村人。大革命时期,滨濂村人民为琼崖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仅在1924年至1930年间,全村就有35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3.png


1927年2月,经吴维爵介绍,陈先达、柯启芬、陈汝鉴、吴朝高4人加人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中共滨濂村支部,选举黄景吉为支部书记,这是琼崖成立较早的党支部。4月中旬,柯嘉予、吴策勋、陈九亭等回滨濂村,在柯氏祠堂召开滨濂村党员大会,吸收在本村任教的吴维朝加人中国共产党,并由柯嘉予宣布上级决定,成立党总支,吴维朝任总支书记,负责联络秀英附近15个村的党支部。它的成立,在大革命时期对海口市郊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海口的革命斗争也具有重大影响。

滨濂革命村史展览室详细记载了滨濂村革命先辈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地址:海口市龙华区滨濂村


罗经盘革命烈士纪念碑

罗经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

194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纵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独立纵队)先后在罗经地区的大桥、付录、桥子、咸凉、那姆肚、停村、7欠兴、儒楚、金星顶和罗经等地同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等进行过多次的浴血战斗,歼灭了大批敌人的有生力量。较有名的是1942年9月17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二、第三大队在大桥附近进行的伏击战。这次伏击战击毁日军军车3辆,毙伤日军40余人。在这一带进行的一系列战斗中,琼崖纵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先后有70余人英勇牺牲。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特建此碑,供世人瞻仰。

4.png


罗经盘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2年。纪念碑占地面积为0.68亩®碑高7米,为石砖水泥结构。座基平台为五级台阶,碑柱体立于座基平台中央,呈梯形体,碑身正面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体的顶端雕刻着一颗红色五角星,纪念碑的外围设围墙低栏杆。由于平时没有专人管理,纪念碑的碑身已经出现多处裂痕,石栏也多处断裂,四个进出口均被杂草覆盖。

1992年10月,罗经盘革命烈士纪念碑被琼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罗经村


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

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海巾琼山区红旗镇土桥墟西北侧海榆东线公路30千米处。

王白伦(1903―1946),原名王育才,海口市琼山县红旗镇下云村人。少年时期跟随亲戚出洋谋生,在泰国当船员。1924年返回家乡,不久参加当地农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参加琼崖讨逆革命军;9月,参加琼崖武装总暴动外围战――椰子寨战斗;11月,跟随徐成章率领的东路工农革命

5.png

军南征,屡立战功,先后担任红军班长、小组长、中队长、政治指导员等职。1930年夏,任中共陵水县委代理书记。在此期间,他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抓紧兵运工作,使敌人一个连的兵力起义投奔红军,增强了红军的实力,并相继攻克藤桥、陵城,声势浩大,震撼全岛。1931年底,他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委员,负责指导乐(会)万(宁)地区的工作。1932年秋他当选为中共琼崖特委执委,兼任中共万宁县委书记。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在万宁县六连岭坚持革命斗争。1935年他返回琼山找到中共琼崖特委,协助冯白驹工作,同年12月任中共善集县(今澄迈)委书记。1936年5月,王白伦当选为特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政委。1937年10月,代理特委书记。1938年7月改任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40年10月,被派往文昌主持成立琼崖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任西区军政委员会主任。1944年4月,西、南两区合并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同年7月兼任琼崖独立总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兼任中共琼崖西区临委书记、琼崖独立纵队第四支队政委。因环境恶劣,战斗生活异常艰苦,王白伦积劳成疾,于1946年11月5日在白沙县阜龙乡逝世,终年43岁。

红旗镇是琼山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战争年代,无数同志投身革命,参

6.png

军参战,共有500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闶由马白山、赵光炬等省市一批老干部发起倡议并成立筹建委员会,在原琼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4年6月22曰举行落成典礼。纪念园呈长方形,占地面积为10亩,建筑面积为196平方米。前正门左侧刻有彭冲题写的“王白伦暨红旗地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从正门进人,主道中间竖立着王白伦烈士半身石像,石像高1.5米,像墩高1.8米,正面宽1.3米,厚0.9米。石像后16米处,便是二层8.85米高的橙红色琉璃瓦飞檐结构的中心大亭,亭的建筑面积为40.9平方米。从中心亭再向里走16米处为壁廊,廊墙正面金字雕刻着中央、海南省领导人的题词与红旗地区烈士英名。壁廊后11米是纪念园的后围墙。在中心孕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