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四节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952年底,全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若干问题的指示》,提出“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指出经济建设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行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1953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社论,指出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将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1953―195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54年11月,中央要求各省、市召开地区计划工作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精神和主要指标,结合本地特点和具体情况,编制各省、市地方的五年计划。12月3日,中央又发出《关于进一步编制地方经济五年计划纲要的工作的指示》,对五年计划纲要的计划指标范围、省委工作的重点等问题作出明确指示。

  1950年7月,海南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时内设计划科,由计划科具体负责编制带有控制数字性质的国民经济年度计划概要,在恢复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海南行署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广东省“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结合实际组织编制《海南区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此时,由于统计资料少、缺乏经验和资源调查,加上国民经济中多种成分并存、关系非常复杂等,困难很多,但海南行署经过多次反复讨论,最终顺利编制了海南区“一五”计划纲要。

  二、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指标

  海南区“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的主要任务有七项:

  一是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广泛发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同时必须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地方工业,并加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为全国工业化服务,为发展农业生产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

  二是地方工业要贯彻以发展农业生产和为农民生活需要服务为主的政策,大力发挥现有企业生产的潜力,并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某些扩建和新建,以增加产量,并积极地稳步地进行对资本主义工业及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集中力量确保重点工程的建设,努力完成国家安排的重点工程的建设。

  四是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贯彻对私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巩固和扩大国营经济对市场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领导。有计划地改造私营批发商,稳步地使私营零售商业为国营和合作社商业执行经销、代销业务,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

  五是改善交通条件,除加强国营运输业的领导作用外,还要积极组织群众运输合作社,对资本主义运输业实行公私合营,充分发挥一切运输潜力,以适应国家建设和物资交流的需要。

  六是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努力提高经济工作的管理水平。贯彻经济核算制,加强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厉行节约,大力节约原材料,不断降低工业产品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七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适当发展普通中学;有计划地发展工农速成中学和中等专业教育,逐步发展工农业余学校和扫盲运动;加强文学艺术工作,改善卫生保健事业,在发展生产和积累资金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海南区“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有:

  工业方面,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其中私营及个体7368.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65%,比1952年增长113.23%,平均每年上升18.42%。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发电量4344.46千度,比1952年增长489%;原煤1.44万吨;造船1707艘;白糖8000吨;盐10.15万吨;大米11.21万吨;锯木材1.05万立方米;火柴1.58万件;香茅油335.53吨;肥皂1315吨;花生油5199吨;椰油53.31吨;芝麻油17.55吨;白酒2514吨;砖7668.7万块;瓦1.18亿块。

  农业方面,1957年粮食总产量16.27亿斤,比1952年增长135.5%,其中稻谷12.17亿斤,为1952年的127.9%。热带经济作物产品产量,菠萝3万吨,比1952年增加107.07%;咖啡30.25吨,比1952年增加333.3%;香茅270吨,比1952年增加212.6%;畜牧产品产量,1957年黄牛发展到490208头,比1952年净增75.59%;水牛422308头,比1952年净增54.74%;猪1575138头,比1952年净增122.4%;山羊116652只,比1952年增长60.26%。水产品产量1957年达到6.88万吨,比1952年增加3.82万吨。林业造林12.58万亩。

  商贸方面,1957年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55.09万元,比1952年增加240.5%,其中国营商业86.42万元。

  教育事业方面,1957年在校学生达389993人,比1952年增长10.大力配合开展扫盲运动,5年内业余学校培养具有高小毕业的农民、职工、市民4.9万人。

  三、实施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1953―1957年海南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海南解放以后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计划编制和执行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综合平衡,并采取相应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海南区党委注意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海南区党委和海南行署投入巨大精力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5月,海南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胜利结束改革,全力转向生产建设作为今后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并在生产建设运动中,继续动员和组织力量,保证国防垦殖计划,活跃城乡经济”工作方针,要求干部群众提高认识,稳定现有生产关系,使农民敢于放手发展生产力。1954年2月和5月,海南区党委先后召开两次扩大会议,进一步强调和完善这个方针,并做出具体工作部署,从而促成工作重心的迅速转移。

  “一五”时期,海南农垦橡胶业和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53年4月至7月,海南垦殖局接收5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南本岛的民工,同时,将900多名土改干部编入农垦队伍,组成一支由解放军、知识分子、海外华侨和社会青年的农垦大军,建立国营农场,艰苦创业,建立起一批橡胶生产基地。1953年,地方农业投入近100万元。1954年,在陵水河上游修建都总水利工程,3万多亩农田得到灌溉,陵水县一半以上的农田由单造改为双造。一些中小型水库和灌渠也先后建成发挥作用。同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高产经验。1955年,万宁县曙光农业社平均亩产粮食1039斤,被广东省授予“特等模范社”称号。农业总产值逐年增长,粮食、糖蔗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林牧副渔获得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出现新的格局,为完成海南“一五”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生产,1956年2月,海南区党委发出“知识青年志愿支援黎族苗族地区合作化运动”号召,在海南区团委和海南区党委农村工作部的宣传发动下,海口、琼山、文昌、澄迈、定安、万宁、琼东、乐会等市县知识青年(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数千人报名,经过考试录取1000多人,在海南农业学校开展为期20多天的培训后,这些知识青年被海南区党委派到白沙、保亭、乐东、琼中、东方5个民族地区县工作,绝大部分人下到偏僻山区乡村农业社当财务人员,时称山区会计。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和提高文化知识,为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了解发挥了带头、骨干和领导作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县、区乡及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和领导,为推动黎族、苗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海南区党委还通过广东省有关部门帮忙,从潮汕地区选调近千名种田能手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传授种植水稻的经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工业。1953年,根据华南分局和广东省总工会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民主改革运动,动员职工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指示精神,海南区工会组织继续广泛发动全区职工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参加竞赛的单位大部分较好完成生产任务,全区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1955年,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通知》。海南全区工人积极响应号召,把劳动竞赛转向以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和学习掌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劳动竞赛的范围和规模都比以前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全区151个企业的职工参加了劳动竞赛活动。其中,工业较集中的海口市有47个单位7209名职工参加竞赛。工人们在竞赛中围绕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提合理化建议,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技术革新,取得较好的效果。海口市委工交部、宣传部和工会等联合筹办“海口市技术革新展览”,于1955年1月23日至30日在工人文化宫展出。1954年,石碌勘察队由于开展劳动竞赛,使岩心钻探超额完成任务25.5%,为国家节约资金260万元。1955年,海南全区地方工业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4.7%。

  1956年2月,全国总工会作出《关于开展全国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决议》。同年5月,全国总工会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提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竞赛原则。海南区工会办事处根据全国总工会和广东省总工会的指示精神,先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各市县陆续召开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特别是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推动下,以先进生产者运动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竞赛在全区范围广泛展开,很快形成高潮,全区80%的厂矿企业参加这项活动。职工情绪高涨,对推动全区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据统计,全区参加竟赛活动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0%以上。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厂际之间的竞赛,有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赛,竞赛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产量、节约原材料、合理使用劳动力和设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等。在竞赛活动中,各地还通过组织推(广)先(进技术)队和召开经验交流会、技术展览会、技术表演会等大力推广全国和本地区、同行业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涌现出一批先进入物和先进集体。1956年,海南全区工业企业共涌现先进集体130个,先进工作者1251名。1957年8月,广东省总工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动员职工

  继续开展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海南各级工会本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组织职工开展以节约原材料、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和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发动职工讨论制定增产节约计划,针对企业存在原材料缺乏、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寻找增产节约的途径,大力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合理化建议,为海南完成“一五计划”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文教、卫生、科技等各个方面,海南区党委和行署、自治州委和州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都加大投入,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努力实施各项任务。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