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三、青年学生运动的开展

三、青年学生运动的开展

        中共琼崖地委成立后,加强了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1926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琼崖地方委员会在海口市成立。团地委书记为黄昌炜①,委员有罗文淹(组织部长)、陈垂斌(宣传部长)、陈玉婵(妇女部长)、郑景琛(学生部长)等。团地委成立后创办了《现代青年》,作为指导青年学生运动的刊物。团地委的成立,对加强党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琼崖党组织对青年学生工作非常重视。早在党、团地委成立之前,就派出了一批党的领导干部到学校开展工作,在学校建立了党团基层组织。党、团地委成立后,琼崖青年学生运动掀开了新的一页。党团组织领导人杨善集、王文明、许侠夫等,经常到各学校作关于革命形势和理论知识的演讲,还为党团员举办各种训练班,提高青年党团员的政治觉悟。为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中共琼崖地委决定重新开办琼崖公学,招生100余人,由陈公仁、林基、林平、柯嘉予、冯骥等为教员,还邀请张难先等到校讲政治课。校址设在海口市得胜沙路,后搬到府城陈氏祠堂和潘氏祠堂。在学校中建立了党、团支部,组织学习周恩来编写的《入团知识》、《怎样当支部书记》等,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组织领导能力。
        为了给青年学生运动扫除障碍,在党团组织的组织领导下,琼崖全属学生联合会发动了一场新的“择师运动”。1926年夏,择师运动首先在府海地区开始。导火线是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校长钟衍林开除了公开批评学校的学生韩超元和韩秀元。该校学生会要求钟衍林撤销开除两名学生的决定,遭钟衍林拒绝,于是学生会领导学生掀起“驱钟学潮”。琼海中学学生的行动得到府海地区学生的支持,纷纷起来抗议钟衍林的行为。琼崖全属学生联合会会刊《琼崖学生》(第二期)出版了《驱钟专号》,发表了《驱钟宣言》。各校学生在支援琼海中学学生驱钟行动的同时,也同本校反对学生运动的校长、教师展开斗争,形成轰轰烈烈的择师运动。学生的择师运动还得到琼崖总工会、琼崖妇女解放协会等革命团体的声援。《琼崖民国日报》发表了琼山中学学生吴江滋的文章,批判了校长和教师的保守思想和观念。在这场运动中,一批反对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校长被赶下台,代之以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琼山中学校长王政、琼山师范学校校长白学初反对学生运动,被赶下了台。两校合并成琼山中学后,由共产党员冯裕江、陈秋辅分别任校长和教务主任。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学校)校长李开定也因反对学生运动被赶走,由进步人士云卓章任校长。钟衍林慑于学生运动的威力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向学生低头认错,表示支持学生的革命行动。至此,府海地区的择师运动取得了胜利。
        到了下半年,择师运动发展到全琼各地。在琼东嘉积,省立第十三中学(今嘉积中学)爆发了“驱张(韬)运动”。张韬是省立十三中学校长,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反对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11月5日,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省立第十三中学生会召开动员大会,通过《驱张宣言》。9日和14日,琼东各界群众连续集会、游行示威,支持十三中学生反对张韬开除符廷燕(校团支部书记)等5名革命学生的“驱张”斗争。在14日的大会上,十三中学生代表揭露了张韬反对学生运动的种种行为。琼崖全属学联代表和文昌、万宁、定安、府海等地的学生代表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表示誓作十三中学生的后盾,把“驱张”斗争进行到底。会后举行了万人游行,学生坚持罢课两周。因此,广东省教育局决定撤销张韬的校长职务,“驱张”斗争取得完全胜利。时有评论指出:“十三中风潮的爆发,决不是无意识的偶然的事情,而是十三中学校当局行为的必然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张韬反动行为所激起的。我们可以说此次十三中学潮,在学生的利益上和革命观点上,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①。在文昌,原琼海中学国文教师陆达节被学生赶出校门后,来到文昌中学当国文教师,仍然坚持继续攻击工农运动。文昌中学学生会列出陆达节的错误,呼吁驱陆出校。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陆终于又被解职②。在澄迈,澄迈中学校长何仁楷、教务主任李日芳,也因反对学生运动,被学生赶下台,由党员陈垂斌继任校长,王业熹任教务主任,郭儒灏任训育主任。在万宁,万宁中学进步教师刘伯川(江西人)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支持学生投身革命,遭到校长陈儒敷的指责。万宁中学学生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驱陈运动,列举陈儒敷8条罪状,要求县政府撤销其校长职务。陈儒敷竟将杨学哲等10名学生开除出校。杨学哲等带领学生到国民党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告状,向县长提出交涉。最后,县长撤销了陈儒敷的校长职务。
        择师运动发展和加强了学校中的进步势力,推动了青年学生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使青年学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中共党团地委的领导下,学生在开展校内斗争的同时,积极开展校外斗争,把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宣传队、工运工作队、农运工作队(团),深入城乡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帮助工农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童子团和办平民教育等,促进了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展。

关闭本页